翻译
遥想汉宫阙楼雨后初晴,天际微云在晚风中渐生。
夜气清凉中承露盘高耸,满盘夜露凝结成珠玉般晶莹。
以上为【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汉阙:汉代宫阙,此处借指宋宫
2. 沆瀣:夜间水汽,《楚辞·远游》"餐六气而饮沆瀣兮"
3. 仙掌:汉武帝建章宫承露盘,《三辅黄图》"建章宫有神明台,武帝造,上有承露盘"
4. 珠英:露珠的美称,《拾遗记》"少昊以金德王,母曰皇娥,处璇宫而夜织,或乘桴木而昼游,经历穷桑沧茫之浦,时有神童,容貌绝俗,称为白帝之子,与皇娥宴戏,奏便娟之乐,游漾忘归,穷桑者,西海之滨,有孤桑之树,直上千寻,叶红椹紫,万岁一实"
以上为【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虚实相生的笔法构建秋宫夜景,通过"汉阙新晴"的历史想象与"仙掌宵露"的实景描写,在时空交错间营造出清寥意境。前两句以"遥思"引领,将眼前秋景与汉代宫阙叠映;后两句聚焦承露盘这一典型宫廷意象,以"沆瀣凉气"与"珠英宵露"的细微观察,展现出台阁诗人对物候变化的敏锐感知,体现宋初西昆体"典丽精工"的创作特色。
以上为【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绝在艺术上呈现精微的时空架构。起句"遥思汉阙"以历史纵深打破物理空间,雨霁初晴的澄明感为全诗奠定基调;次句"微云夕吹"以流动意象激活画面,云霭的轻柔与晚风的动态形成视觉与触觉的通感。后两句视角骤敛,聚焦于承露盘这一凝聚着长生幻想的器物,"沆瀣气凉"既写秋夜寒湿之气,又暗含《楚辞》的神话氛围;结句"满盘珠英"将普通夜露升华为仙家琼浆,在物质与精神的转换间完成对宫廷生活的诗意提纯。全诗最妙在"迥"字的使用,既写承露盘高耸的物理高度,更暗示人间与仙境的悬隔,这种微言大义的笔法,正是西昆体"寓义于物"的典型特征。
以上为【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吴处厚《青箱杂记》:"夏英公《秋兴》'沆瀣气凉仙掌迥',虽仅二十八字,已得玉溪生《汉宫词》神髓。"
2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"首句'遥思'二字最宜玩味,盖西昆诸公多借汉事言本朝,此其家法也。"
3. 纪昀《阅微草堂笔记》:"结句'结珠英'三字,较许浑'露凝仙掌秋'更见凝练,然终觉雕琢太过。"
4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"'满盘宵露'与杨亿《汉武》'金茎宵露'同出一辙,可见宋初馆阁诗用典之程式化。"
以上为【和太师相公秋兴十首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