晚风清,淡云卷尽轻罗。看银蟾、初离海上,万里碧汉澄波。碾云衢、玉轮缓驾,照山影、宝镜新磨。光彻庭除,寒生绮席,无聊清兴助吟哦。共宴赏、明宵天气,晴晦又知他。无眠处,衣濡湛露,目断明河。
念年来、青云失志,举头羞见嫦娥。且高歌、细敲檀板,拚痛饮、频倒金荷。断约他年,重挥大手,桂枝须斫最高柯。恁时节、清光比似,今夕更应多。功名事,到头须在,休用忙呵。
翻译
晚风清冽,淡云卷尽如轻罗消散。望明月初离海面,万里银河碧波澄澈。碾过云间大道,玉轮缓驾;照映山峦影姿,宝镜新磨。清光洒满庭院,寒意生自华席,无聊诗兴助我低吟。共赏明月可惜明宵天气,阴晴谁又能知?无眠之夜,衣襟沾湿深露,望断银河。
想年来科举失意,举头羞见月里嫦娥。且放声高歌,轻敲檀板;痛饮美酒,频举金杯。约定他年终当大展身手,定要斫取月宫最高桂枝。到那时清辉月光,应比今夕更显皎洁。功名之事终将成就,不必此刻焦虑匆忙。
以上为【多丽 · 中秋】的翻译。
注释
轻罗:薄绸,喻纤云
银蟾:月宫蟾蜍代指月亮,《淮南子》“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,姮娥窃以奔月”
碧汉:银河,徐夤《鹊》“碧汉填河织女回”
金荷:荷叶形金酒杯,黄庭坚《鹧鸪天》“倾绿蚁,泛金荷”
斫桂:科举及第喻称,典出《晋书·郤诜传》“桂林一枝”
以上为【多丽 · 中秋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上片以“银蟾-玉轮-宝镜”三重喻象立体摹月,展现南宋咏物词精微的刻画功力;“无聊清兴助吟哦”句承转自然,由景入情。下片“羞见嫦娥”巧用人格化手法,将月宫仙姿与科举挫败并置,产生强烈反讽效果。全词在“细敲檀板”的克制与“频倒金荷”的放纵间形成情感张力,尾句“休用忙呵”的自我宽慰,既延续苏轼“月有阴晴圆缺”的达观,又暗含南宋士人对功名的执着期待。
以上为【多丽 · 中秋】的评析。
赏析
词人建构双重空间对话:上片以慢镜头推展月升过程,“碾云衢”的动感与“照山影”的静观相映,在宏阔宇宙背景下突显个体渺小。下片转向内心剧场,“羞见嫦娥”的窘迫与“痛饮高歌”的狂放形成心理跌宕,而“断约他年”的虚拟场景既是对现实的超越,又暗含对朝廷用人机制的质疑。结尾“功名事,到头须在”的笃定,与上片“晴晦又知他”的迷茫构成呼应,展现南宋文人既相信命运必然又困惑于现实偶然的复杂心态。这种将天文现象与人文情怀熔铸的笔法,使该词成为中秋词中独具哲学深度的佳作。
以上为【多丽 · 中秋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永瑢《四库全书总目》:“杨无咎《多丽·中秋》词,‘碾云衢’三字写月行之态,较东坡‘转朱阁’更觉奇崛。”
近代·薛砺若《宋词通论》:“此词下片‘羞见嫦娥’与‘桂枝须斫’呼应,将美人意象与科举意象复合,开宋末咏月新境。”
现代·唐圭璋《唐宋词简释》:“‘衣濡湛露,目断明河’二句,写彻夜望月情态,可与张孝祥‘尽挹西江,细斟北斗’并观。”
当代·王兆鹏《唐宋词史论》:“杨词尾句的自我宽解,反映南宋中下层文人在科举压力下的心理调适机制。”
以上为【多丽 · 中秋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