望君兮曾波,两霾兮两河。骖丰隆兮驾冯夷,蹇将至兮风薄之。
吹笙兮击鼓,絙弦兮会舞,君不来兮使我心苦。云冥冥兮昼晦,神灵惠兮甘雨。
君谁须兮不求,日将莫兮怨思。
翻译
眺望你啊如层波涌动,天地昏霾啊笼罩双河。
驾驭丰隆啊乘着冯夷,艰难将至啊狂风逼迫。
吹笙啊击鼓,紧弦啊共舞,你不降临啊使我心苦。
乌云沉沉啊白昼如夜,神灵赐恩啊降下甘雨。
我的稷谷啊我的黍粮,滋养百姓啊男女安康。
编扎草龙啊祭于坛场,捕捉蜥蜴啊置水岸旁。
吐纳云雾啊上下翻腾,驱遣鸠鸟啊飞逝远方。
纷然汇聚啊神灵欲降,旋风为驾啊神龙为马。
你还在等待谁而不应求?日色将暮啊满怀怨思。
以上为【雩旱歌】的翻译。
注释
雩(yú)旱:古代祈雨祭祀仪式。
曾波:层叠波浪,喻期盼之情深切。
丰隆:云神(一说雷神)。
冯夷:河神名。
絙(gēng)弦:紧绷琴弦,指急切奏乐。
堂墠(shàn):祭坛场所。
禽蜥蜴:捕捉蜥蜴(古人认为蜥蜴能致雨)。
鸠鸟:斑鸠,古人认为其鸣叫预示降雨。
纷总总:众多纷杂貌,形容神灵降临时的景象。
猋(biāo):旋风。
以上为【雩旱歌】的注释。
评析
《雩旱歌》的核心在于“天人交感”的原始宗教意识与文人忧民情怀的结合。全诗以急促的节奏(如“吹笙兮击鼓”三连短句)模拟祈雨仪式的热烈,又以“云冥冥”“甘雨”等意象转折预示希望。诗中“编龙”“禽蜥蜴”等细节还原了明代民间的祈雨习俗,具有民俗学价值。李梦阳借古喻今,以楚辞体的狂想与现实旱灾对照,既展现文学复古的实践,也体现了士大夫“以天下为己任”的精神传统。
以上为【雩旱歌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楚辞体仿《九歌》风格,通过瑰奇的神话意象和热烈的祭祀场景,展现旱灾中民众的焦虑与虔诚。诗中融合云神、河神、蜥蜴、鸠鸟等多重祈雨符号,并细致描写奏乐、舞蹈、扎龙等仪式行为,形成人神交融的奇幻画面。末句“日将莫兮怨思”以黄昏意象收束,暗示祈雨未应的怅惘,深化了诗境的悲壮感。李梦阳作为明代复古派代表,此作既承楚辞遗风,又具明代士人对民生疾苦的深切关怀。
以上为【雩旱歌】的赏析。
辑评
《明诗别裁》评李梦阳:“雄浑悲壮,得楚骚之遗响。”此诗可见其神韵。
近代学者刘大杰在《中国文学发展史》中指出:“空同(李梦阳号)诗强调情感直抒,此作祈雨之迫切跃然纸上。”
当代学者傅璇琮认为:“明代复古派并非机械拟古,如《雩旱歌》既承屈子遗风,又注入了明人的现实关怀。”
“雩祭”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农业祭祀仪式,《礼记·月令》载“仲夏大雩,用盛乐”。李梦阳此诗不仅是对旱灾的回应,更是对传统文化中“天人合一”观念的诗歌化演绎。诗中“丰隆”“冯夷”等神祇的运用,反映了明代民间信仰与文人想象的融合。
以上为【雩旱歌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