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那古代的贤良官吏已随时间远去,
可喜的是,今日有您这样贤能的人来治理百姓。
夕阳下,牛羊悠然归栏;春暮时,桑柘茂盛成荫。
我们因共同求学而闻名已久,今日相逢才觉见面恨晚。
历经创伤的百姓正依赖休养生息,见到您这样的人才,我心中倍感欣喜。
以上为【和彦时兄赠王广济】的翻译。
注释
和:依照他人诗词的题材或体裁作诗酬答。
彦时兄:当是诗人的友人,生平不详。
王广济:诗歌赠予的对象,一位新任地方官。
循吏:奉公守法、政绩优异的官吏。
长民:作为百姓的长官,即治理百姓。
殿馀春:殿,镇守、在后面。此处指桑柘树在春末时节依然枝叶繁茂,仿佛留住了最后的春色。
疮痍:创伤,比喻战争或灾害后民生凋敝的景象。
以上为【和彦时兄赠王广济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是一首赠答之作,旨在赞颂友人王广济的吏治才能与仁德。诗人通过古今循吏的类比、乡村安宁图景的描绘,表达了对王广济出任地方官并能惠泽百姓的深切期许与欣慰之情。全诗语言质朴温厚,情感真挚,将个人情谊与对民生疾苦的关怀融为一体,体现了宋代士大夫“以民为本”的政治理想与务实精神。
以上为【和彦时兄赠王广济】的评析。
赏析
首联以“往矣”与“贤哉”对举,在对古代清官的追慕中,自然引出对当今友人“贤哉今长民”的称许,奠定了全诗颂扬的基调。颔联是全诗精华,诗人不直接说教,而是通过“牛羊归落日,桑柘殿馀春”两个具体而宁静的乡村意象,勾勒出一幅物阜民丰、太平安乐的理想图景。这既是诗人对王广济治理下美好未来的想象,也是对其施政方向的期许——让百姓安居乐业。颈联由颂政转为叙谊,“共学知名久”说明神交已久,“相逢见面新”则写出初见如故的亲切,拉近了情感距离。尾联点明创作主旨,“疮痍赖休养”直言当下百姓需要休养生息的社会现实,将诗的境界提升到忧国忧民的高度,最后以“犹喜见斯人”作结,既再次赞扬了王广济正是担当此任的合适人选,也表达了诗人由衷的欣慰之情,收束得真挚而有力。
以上为【和彦时兄赠王广济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纪昀等《四库全书总目·相山集提要》:
“(王)之道诗章,大抵质朴真切,不事雕缋,于自然中见情致。观其《和彦时兄》诸作,可见其温厚之旨。”
近代·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(评王之道诗风):
“相山诗朴直,有忧民之怀,如‘疮痍赖休养’等句,皆自肺腑中流出,非泛泛酬应者可及。”
以上为【和彦时兄赠王广济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