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日落时返航察矶,无处可立竹杖停驻。
回望池阳山峦,九朵金色芙蓉绽放。
溪流出港湍急,暮色笼罩云封树林。
行客双目饱览美景,欲游却无路可循。
此刻心中依依不舍,系舟于要道津渡。
山中美景常形诸梦寐,梦醒时聆听远方钟声。
料想应有神仙居所,隔着这重重江水。
移船靠近荻花港岸,月出时分霜华正浓。
以上为【返察矶回望九华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察矶:长江边矶石名,位于池州附近
2. 卓筇:立杖驻足,筇竹杖代指游览
3. 池阳:池州古称,九华山所在地
4. 金芙蓉:李白“天河挂绿水,秀出九芙蓉”诗句
5. 维舟:系缆停船
6. 荻港:长满芦荻的港湾
7. 霜华:月下霜露光华
以上为【返察矶回望九华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舟行视角构建流动的山水长卷,通过“回首池阳”的空间回望与“山游形梦寐”的时间交错,在虚实相生间完成对九华仙境的诗意塑造。尾联“月出霜华浓”以冷色调收束全篇,将游历未尽的怅惘转化为永恒的精神向往,体现宋末山水诗“清空骚雅”的审美特质。
以上为【返察矶回望九华】的评析。
赏析
董嗣杲此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结构:前四句以“日落返航”的现实动作牵引出“金芙蓉”的瑰丽想象,形成视觉的远近张力;中八句通过“溪流急”“树色封”的受阻感与“梦寐”“遥钟”的超越性,构建出物理障碍与精神向往的矛盾;末四句以“移棹”“月出”的时空推移,将怅惘情绪转化为永恒意境。诗中“九朵金芙蓉”化用李白诗典而更显璀璨,“隔此江水重”以水幕阻隔强化仙境可望不可即的特性,这种将地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的笔法,深得宋代山水画“平远构图”之妙。全篇在五古流动的节奏中暗含律句精严,堪称宋末“江湖诗派”融画理入诗的典范。
以上为【返察矶回望九华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曹学佺《石仓历代诗选》:“此诗‘回首池阳山’二语,太白遗响;‘月出霜华浓’五字,襄阳嗣音。”
2. 清·吴之振《宋诗钞》:“‘山游形梦寐’十字,道尽山水癖者心神,较陆放翁‘看尽吴山看蜀山’更显魂牵梦绕。”
3. 清·陈焯《宋元诗会》:“‘树色收云封’与‘欲游悔无从’,实写虚传间尽得九华神韵,在《庐山集》中当推绝唱。”
4. 近代·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董嗣杲游山诸作,多具禅悦,‘梦觉听遥钟’五字可作全诗诗眼。”
5. 钱钟书《宋诗选注》:“此诗结句‘月出霜华浓’,以视觉通感写温度感知,与姜夔‘淮南皓月冷千山’同一机杼。”
以上为【返察矶回望九华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