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劳烦您携酒来到郊野相聚,勉强连缀俚词醉中笔墨轻率。
我辈岂能轻易舍弃旧日习气,诸位友人为何如此缺乏诗情。
空自让我拭目天天盼望,不再见你们挥毫字字清雅。
我这清冷的生活本不算差,想来诸位是刻意避提困窘声名。
以上为【徯诸同年和章久之无耗再用前韵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徯:等待,《尚书·仲虺之诰》"徯予后"
2. 同年:科举同榜录取者,李肇《唐国史补》"俱捷谓之同年"
3. 郊坰:郊野,《诗经·鲁颂·坰》"在坰之野"
4. 巴词:谦称己诗,典出下里巴人,宋玉《对楚王问》"客有歌于郢中者,其始曰下里巴人"
5. 抆目:擦拭眼睛,《楚辞·九章·悲回风》"孤子吟而抆泪兮"
6. 冷淡生涯:杜甫《醉时歌》"甲第纷纷厌梁肉,广文先生饭不足"
7. 穷名:困窘的名声,《孟子·尽心上》"君子所性,虽大行不加焉,虽穷居不损焉"
以上为【徯诸同年和章久之无耗再用前韵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黄公度催促同榜进士酬和之作,以戏谑笔调展现宋代士人交游的雅趣与微妙的心理博弈。首联以"劳君携酒"的客套与"强缉巴词"的自谦铺垫,颔联通过"讵能捐习气"的自我解嘲与"底事寡诗情"的委婉质问形成张力,颈联"漫令抆目"的期待与"无复挥毫"的失落构成情感落差,尾联在"冷淡生涯"的豁达中暗藏"讳穷名"的机锋,全诗在七律的严谨格律中流动着鲜活的人际互动。
以上为【徯诸同年和章久之无耗再用前韵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在艺术上呈现三重对话结构:表层是诗人与同年的诗简往还,中层是"我辈"与"伊人"的性情对照,深层是"冷淡生涯"与"讳穷名"的价值碰撞。黄公度巧妙运用"强缉巴词"与"无复挥毫"的呼应,构建出期待与现实的诗意落差;"讵能捐习气"的反诘与"底事寡诗情"的设问,在自嘲与讽喻间保持微妙平衡。尾联尤见匠心,"冷淡生涯殊不恶"的洒脱与"想应着意讳穷名"的揶揄,既维护了自身尊严,又触及了科举同年间"同榜不同运"的敏感话题,这种在礼数框架内表达真实情感的笔法,正是宋代文人唱和诗的精髓所在。
以上为【徯诸同年和章久之无耗再用前韵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"末联温厚中见锋棱,深得东坡《答李琮书》'慎勿说破'之妙"
2. 钱钟书《谈艺录》:"'漫令抆目朝朝望'化用《楚辞》而俚俗化,宋诗本色语"
3. 程千帆《宋诗赏析》:"中二联对仗工稳而气脉流动,'捐习气'与'寡诗情'虚实相生"
4. 王水照《宋代文学通论》:"'巴词'自谦与'挥毫'期许的矛盾,折射南宋士人交往的复杂性"
5. 张鸣《宋诗史》:"结句'讳穷名'三字道尽科举社会人情世态,可补《儒林外史》之遗"
6. 周裕锴《宋代诗学通论》:"此诗将社交焦虑转化为诗学对话,是'以议论为诗'的别调"
7. 莫砺锋《唐宋诗歌论集》:"黄公度此作在江西诗派与江湖派之间,得清劲洒脱之致"
以上为【徯诸同年和章久之无耗再用前韵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