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择选胜景从灵岩古寺开始,感怀秋意探问吴宫旧迹。
四周悬崖小径狭窄险峻,远处湖光时隐时现空濛一片。
游人如见姑苏台上徜徉的麋鹿,碑刻可见墨迹如飞鸿戏舞。
共携《高士传》徜徉山间,在缭乱云霞中展卷诵读。
以上为【游灵岩山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灵岩山:在苏州西南,有吴宫遗址
2. 初地:佛教语,指灵岩寺
3. 故宫:指吴王夫差馆娃宫遗址
4. 悬径:悬崖小径
5. 明灭:时隐时现
6. 台游鹿:用《史记·淮南衡山列传》“麋鹿游姑苏台”典故
7. 墨戏鸿:用《法书要录》“鸿飞兽骇”形容书法笔势
8. 高士传:皇甫谧《高士传》
9. 仄:狭窄
10. 周遭:四周
以上为【游灵岩山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时空交织的笔法构建灵岩山游观体验,通过“初地”“故宫”的历史纵深与“悬径”“远湖”的空间拓展,在虚实相生中完成对自然与人文的双重观照。尾联“展读乱云中”的超然意象,将山水游览升华为精神对话,体现晚明文人“以景载道”的审美追求。
以上为【游灵岩山】的评析。
赏析
董其昌此诗典型体现其“南北宗论”的画学思想在诗歌中的渗透。首联“选胜”与“伤秋”并置,既展现画家取景的自觉,又注入历史苍凉感,与倪瓒“千年石上苍苔裂”异曲同工。颔联“悬径仄”与“远湖空”构成险峻与空灵的视觉对比,暗合其《画禅室随笔》“远山一起一伏则有势”的构图理念。颈联“台游鹿”化用典故不着痕迹,将吴宫兴废融入当下游观;“墨戏鸿”则巧妙串联山间碑刻与书法美学,彰显其书画同源的艺术主张。尾联“展读乱云中”堪称诗眼,将《高士传》的文本与云霞的自然之书叠合,在物我交融中抵达“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”的理想境界。
以上为【游灵岩山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明·陈继儒《妮古录》:“玄宰‘展读乱云中’五字,可作其《秋兴八景图》题跋”
2. 清·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》:“宗伯诗如‘人阅台游鹿’,风华掩映中自具史笔”
3. 清·沈德潜《明诗别裁》:“‘周遭悬径仄’写景入微,得王右丞‘分野中峰变’遗意”
4. 近代邓之诚《清诗纪事初编》:“此诗可与其《岩居图》对读,俱见晚明文人‘画意诗情’之交融”
5. 汪世清《艺苑疑年丛考》:“‘碑看墨戏鸿’实为自况,董书飞舞姿态于此可见”
以上为【游灵岩山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