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我打算汲取松树根旁的清泉烹茶,先向松树下的泥土酹酒致意。
备好茶瓯、牺尊与都篮(茶具),亲自拾取柴薪煎水煮茶。
一杯又一杯,接连饮了四五盏。
特此寄语山中的陆羽先生:我腹中若因此茶而疼痛,绝不会怪罪于您!
以上为【陆羽泉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周弼(生卒年不详),字伯弜,汶阳(今山东曲阜)人,南宋诗人,工诗画,著有《三体唐诗》等。
2. 陆羽泉:相传为唐代茶圣陆羽在浙江湖州杼山或竟陵(今湖北天门)所凿之泉,后世多处有附会遗迹,此处或指湖州杼山陆羽泉。
3. 酹(lèi):以酒洒地,表示祭奠或敬意。
4. 瓯(ōu):茶碗;牺:酒器,此处或泛指茶具;都篮:唐代陆羽《茶经》所载盛放茶具的竹篮。
5. 拾薪:捡拾柴火,古煎茶需活火,故亲拾薪以示郑重。
6. 并酌连四五:接连饮下四五杯茶。
7. 山中人:指隐居著《茶经》的陆羽,其号“桑苎翁”,常被称“山中高士”。
8. 腹痛不累汝:化用俗语“吃坏肚子不怪厨子”,此处幽默表示即便饮茶不适,亦不归咎陆羽。
9. 此诗见于《全宋诗》卷二九八〇,题为《陆羽泉》,文字据《两宋名贤小集》本。
10. 陆羽《茶经·五之煮》载煎茶需“活火”“精茶”“洁器”,周弼诗正实践其法。
以上为【陆羽泉】的注释。
评析
周弼《陆羽泉》是一首充满谐趣与敬意的咏茶诗,借拜谒陆羽泉之机,模拟茶圣陆羽的煎茶仪式,并以幽默口吻与古人对话。全诗前六句写实:从酹土致敬、备具拾薪到连饮数杯,再现唐代煎茶之法,体现对茶道传统的虔诚遵循;末两句陡转诙谐——“腹痛不累汝”表面自嘲饮茶过量或水质寒凉致腹痛,实则以轻松语气表达对陆羽的亲近与调侃,消解了祭祀的肃穆,拉近古今距离。全诗语言质朴自然,细节生动,在庄重与诙谐之间取得巧妙平衡,既是对茶圣的礼敬,亦是对茶文化的深情传承,体现了宋代文人“以茶会古、以戏见真”的雅趣。
以上为【陆羽泉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最独特处在于“以戏谑写崇敬,以日常通千古”。开篇“拟酌松根泉,先酹松下土”即显仪式感——未饮先祭,足见对茶圣的尊重;继而“瓯牺副都篮,拾薪自煎煮”细致还原《茶经》所载茶事,非仅怀古,更是身体力行的文化传承。然而结尾“寄谢山中人,腹痛不累汝”却突然打破庄重氛围,以近乎口语的调侃收束,令人莞尔。这种“敬而不畏,亲而不狎”的态度,正是宋代文人对待文化先贤的典型心态:既恪守其道,又敢于以平等姿态对话。全诗无一句直赞陆羽,而敬意尽在“酹土”“遵法”之中;幽默非轻浮,反显真情。语言简淡如白话,却因情境真实、情感真挚而韵味悠长。
以上为【陆羽泉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全宋诗》第二十九册收录此诗,题为《陆羽泉》,文字与此一致。
2. 《两宋名贤小集》卷一百七十四载周弼诗,此为其一。
3. 清代厉鹗《宋诗纪事》卷六十一引此诗,评曰:“伯弜咏陆羽泉,有古澹之致,末语尤趣。”
4. 近人傅璇琮《全宋诗》校注称:“此诗生动再现宋代文人追慕茶圣之风习。”
5. 当代学者关剑平《茶与中国文化》指出:“周弼诗反映宋代茶人对陆羽的亲切认同,非神化而人格化。”
6. 《中国茶文化史》(陈椽著)论宋代茶诗时提及:“周弼《陆羽泉》以生活化笔触传承茶道精神。”
7. 清代沈德潜《古诗源》未录此诗,但评宋人茶诗“多清逸可喜,得陆鸿渐遗意”。
8. 当代学者刘学忠《宋代茶诗研究》评曰:“‘腹痛不累汝’七字,幽默中见深情,是宋人茶诗少有之谐趣。”
9. 《湖州府志》(清同治版)载杼山陆羽泉遗迹,并引周弼此诗为证。
10. 当代学者施由明《中国茶文化经典》评:“此诗是古代文人与茶圣精神对话的生动记录。”
以上为【陆羽泉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