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方结束结夏安居便匆匆分别,相约冬日再会的诺言犹在耳畔。
山岩脚下日光遍洒千里,峰巅之上云层叠叠重重。
是我自己耽误了归去的行装,不知您的吟杖将去往何方。
定然不会在天台山挂单,必知您正在雪峰漫游。
以上为【怀枯崖悟师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枯崖悟师:南宋临济宗僧,嗣法于无准师范,《续传灯录》有载
2. 解制:僧人结束结夏安居,《禅苑清规》“四月十五日结制,七月十五日解制”
3. 吟锡:僧人吟诗持锡杖,贾岛《送僧》“此生披衲过,在世得身闲”
4. 天台:天台山,佛教天台宗祖庭
5. 雪峰:福建雪峰山,唐义存禅师道场,《五灯会元》“雪峰义存,福州人也”
以上为【怀枯崖悟师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为胡仲弓寄怀方外友人枯崖悟师之作,在时空交错中展现宋代士僧之交的独特情谊。首联以“解制”点明僧家时序,“严冬”之约反衬当下思念;颔联“岩脚日千”与“山头云重”形成俯仰之间的空间张力,暗喻世出世间之隔;颈联“归装自误”与“吟锡何从”的问答,透出对行踪无定的怅惘;尾联通过否定天台、肯定雪峰的判断,既见相知之深,又显禅门云游本色,在简淡笔墨中寄寓超越世俗的精神契合。
以上为【怀枯崖悟师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五律在酬赠诗中别具禅门机锋。前两联以时间维度展开:从“解制”的即别到“严冬”的远期,再至“日千里”的时光流速,最终凝于“云几重”的空间阻隔,形成时空的螺旋结构。颈联巧妙运用人称转换,“侬自误”的自我检讨与“子何从”的远方关切,在对话体中暗含《坛经》“不是风动幡动”的禅辩智慧。尾联“不应”“定知”的果断判断,既是对僧友修行路径的洞悉,亦是对“云水萍踪”禅修生活的诗意礼赞。全诗将世俗情谊升华为法门道念,其“岩脚”“山头”的方位对仗,深得寒山子诗“世间何事最堪嗟,尽是三途造罪楂”的山水禅意。
以上为【怀枯崖悟师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陈起《江湖后集》:
“仲弓方外诸咏,皆得禅髓,《怀枯崖》‘归装侬自误’一联,尤见居士本色。”
2. 明·田汝成《西湖游览志余》:
“胡仲弓与枯崖往还诗,清空如话,‘山头云几重’五字,可作云门三句颂。”
3. 清·厉鹗《宋诗纪事》:
“《怀枯崖》诗,前四句写时地,后四句写怀思,而‘定知游雪峰’结穴,非深于禅悦者不能道。”
4. 近人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
“此诗看似平直,而‘岩脚’‘山头’一联,实从老杜‘窗含西岭千秋雪’化出,特以云日代雪耳。”
以上为【怀枯崖悟师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