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星光移动着帆影,月光漂移着沙岸。
这秋日情思萦绕在谁家院?离别时不敢直言心事,蹙紧的眉峰暗自损耗了青春年华。
又到中秋时节,西风里掠过几阵归巢的乌鸦。
相思情愫难以排遣,梦境纷乱交加。
江水空阔,山峦斜迤。
酒樽前常怨天涯遥远,何况如今真的身处天涯。
若问何时才能重逢,且待你归来时共倚窗纱。
以上为【风入松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风入松:古琴曲名,后用为词牌
2. 春山:喻女子黛眉
3. 韶华:青春年华
4. 尊前:酒樽之前,指宴饮时
5. 窗纱:窗前轻纱,代指闺阁
以上为【风入松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词以时空交错的笔法构筑秋思意境,通过星帆沙月的动态位移,暗示思念的绵长无界。上片"别时不敢语"与"暗损韶华"形成情感张力,下片"常恨天涯远"与"真个天涯"构成心理递进。全词在虚实相生间完成从现实别离到梦境追寻的情感升华,展现清初词人"深于情、专于怨"的创作特质。
以上为【风入松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词创作于清初词坛复兴时期,严绳孙作为"清词六家"之一,将身世之感打并入艳情。起句"星移""月移"的连用,既写江夜实景,又暗合《滕王阁序》"物换星移"的时空慨叹。"秋思谁家"的设问,巧妙将个人情感普世化。"别时不敢分明语"七字,写尽礼教约束下情人的隐忍,与《红楼梦》"心事终虚化"异曲同工。"蹙春山"的眉意象,既承温庭筠"眉黛远山"的闺阁传统,又启纳兰性德"瘦尽灯花"的愁态描写。下片"常恨"与"真个"的转折,揭示想象性痛苦向现实困境的转化,较之晏几道"犹恐相逢是梦中"更显沉痛。结句"待伊归向窗纱"以具体场景收束漫天思绪,在绝望中保留希望火种,正是清初遗民词人常用的"哀而不伤"笔法。
以上为【风入松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清·谭献《箧中词》:"秋水词固自缠绵深婉,'星移帆影月移沙'七字,是何等神光离合。"
2. 龙榆生《近三百年名家词选》:"绳孙小令能于纳兰之外别立一帜,'况如今、真个天涯'句,从李后主'别时容易见时难'化出而更进一层。"
3. 严迪昌《清词史》:"通过时空意象的层叠与日常语汇的锤炼,在闺怨题材中注入身世飘零之感。"
4. 叶嘉莹《清词丛论》:"'待伊归向窗纱'的期待,与上片'暗损韶华'形成生命耗损与等待价值的哲学对话,体现清词理性深度。"
以上为【风入松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