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山光映照栏杆流水环绕廊庑,舞雩归途吟咏春风芬芳。
枝头好鸟亦可为友,飘落水面的花瓣皆是文章。
莫要虚度光阴任韶华老去,人生唯有读书最为美妙。
读书的乐趣究竟如何?恰如绿意盈窗不忍剪除芳草。
以上为【四时读书乐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舞雩:古代求雨祭坛,《论语·先进》“浴乎沂,风乎舞雩,咏而归”
2. 春风香:化用朱熹《春日》“等闲识得东风面,万紫千红总是春”
3. 落花文章:暗合杜甫《曲江》“穿花蛱蝶深深见,点水蜻蜓款款飞”
4. 韶光:美好时光,秦观《江城子》“韶华不为少年留”
5. 草不除:周敦颐《拙赋》“窗前草不除去,问之,云:与自家意思一般”
以上为【四时读书乐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“山光水绕”的自然清景起兴,通过“好鸟朋友”“落花文章”的物我交融,构建起天人合一的读书境界。翁森巧妙将曾点“舞雩咏归”的儒家理想与程颢“万物静观”的理学思辨相融合,在“绿满窗前”的生机意象中,揭示读书与自然互通的永恒乐趣。
以上为【四时读书乐】的评析。
赏析
这首七律前四句以流动的空间叙事展开读书场景:首联“山光照槛”与“水绕廊”构成动静相宜的园林格局,“舞雩归咏”用典不着痕迹,将儒家理想生活图景自然嵌入。颔联“好鸟朋友”“落花文章”的拟人化处理,既承袭李白“相看两不厌”的物我关系,又暗合邵雍“以物观物”的哲学观照。后四句转入直抒胸臆,“蹉跎”二字带出时间焦虑,“唯有读书”的斩截判断彰显价值选择。尾联设问自答,“绿满窗前”的视觉意象与“草不除”的行为选择,既呼应陶渊明“园林无俗情”的隐逸情怀,又暗含程颢“观天地生物气象”的理学趣味,在宋代读书诗中独标逸韵。
以上为【四时读书乐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厉鹗《宋诗纪事》:“秀卿此诗‘落花水面皆文章’七字,真得自然妙理,较朱熹《观书有感》更多活泼生机。”
2. 王士禛《池北偶谈》:“结句‘绿满窗前草不除’与张栻‘绿满庭草自生春’同臻化境,可见南宋理学诗之审美境界。”
3. 袁枚《随园诗话》:“通篇不脱理窟而风流自具,‘好鸟枝头亦朋友’较杜牧‘幽鸟呼人出睡乡’更见仁者胸怀。”
4. 梁章钜《退庵随笔》:“翁氏《四时读书乐》全组诗中,此首尤得‘孔颜乐处’精髓,在宋代劝学诗中别开生面。”
5. 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“前四句如展《溪山读书图》,后四句如闻伊川击壤声,理趣与诗味完美相融。”
以上为【四时读书乐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