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元旦清晨,明亮温暖的阳光普照大地,和煦的光辉渐渐洒进竹门。
儿孙们纷纷穿上鲜艳华丽的新衣,载歌载舞,慰藉我这衰老迟暮之人。
饮下新年最后一杯温热的新酿美酒,门上桃符写着迎新的诗句。
值此盛世,圣明天子在位万年;我们一同遥望皇宫丹墀,共祝国泰民安。
以上为【元旦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区元晋:字启运,广东顺德人,明代嘉靖年间举人,官至户部主事,工诗文,有《曲江集》。
2. 元旦:古指农历正月初一,又称“元日”“岁首”,为传统最重要节日。
3. 晴旭:晴日初升的太阳。“旭”指朝阳。
4. 熙熙:光明和暖貌,《诗经·大雅·文王》:“穆穆文王,于缉熙敬止。”
5. 和光:温和的阳光,亦含“和顺之光”之意,语出《道德经》“和其光,同其尘”。
6. 儿曹:儿辈、子孙,谦称自家子弟。
7. 彩绮:彩色丝绸,指新制华服,元旦穿新衣为古俗。
8. 衰迟:年老体衰,诗人自况。
9. 蓝尾:唐代风俗,岁末宴饮,最后一杯酒称“蓝尾酒”,此处借指元旦饮新酒以辞旧迎新。
10. 桃符:古时元旦挂于门两侧的桃木板,上书神荼、郁垒二神名或吉祥语,后演变为春联。
11. 万年天子圣:颂扬皇帝圣明,国祚绵长。“万年”为祝颂套语。
12. 丹墀(chí):宫殿前红色台阶,代指朝廷。《汉书》有“登玉辂,御丹墀”。
以上为【元旦】的注释。
评析
区元晋《元旦》是一首典型的明代元旦应景诗,描绘了新春佳节家庭团聚、辞旧迎新的祥和场景。全诗以“晴旭”“和光”起笔,营造出光明温暖的节日氛围;中二联写家人欢庆(儿曹彩绮歌舞)、民俗活动(蓝尾酒、桃符),充满生活气息;尾联转颂君王圣明、共祝朝廷,体现士大夫“家国同构”的伦理观念。此诗语言典雅而不失亲切,结构严谨,由家及国,由乐及颂,既展现明代士人家庭的新年礼仪,又折射出儒家“孝亲—忠君”一体的政治文化,是明代节令诗中兼具温情与礼制的代表作。
以上为【元旦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以“家庆—国祝”为双线结构,层次分明而情感交融。首联“晴旭正熙熙,和光渐竹扉”以自然之景开篇,阳光入户,象征新年吉兆,亦暗喻天恩普照。颔联聚焦家庭:“儿曹纷彩绮,歌舞慰衰迟”,色彩(彩绮)、声音(歌舞)、情感(慰)交织,生动展现天伦之乐,而“慰衰迟”三字,既见儿孙孝心,亦透老人欣慰。颈联写民俗:“蓝尾篝新酒”承唐宋遗风,“桃符写旧诗”寓新旧更替——酒是新的,诗题于旧符,恰显文化传承。尾联“万年天子圣,共祝望丹墀”自然升华,将家庭之乐融入国家之庆,体现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”的士人理想。全诗语言清丽庄重,对仗工稳(如“蓝尾”对“桃符”,“新酒”对“旧诗”),情感由内而外,由私而公,典型反映明代士大夫在节庆中兼顾亲情伦理与政治忠诚的文化心态。
以上为【元旦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《广东通志·艺文略》:“区元晋《元旦》诗,家国并咏,得风人之旨。”
2. 陈田《明诗纪事》戊签卷十六:“启运诗多和平温厚,《元旦》一首,可见其家庭雍睦、忠爱肫然。”
3. 《曲江集》原注:“嘉靖壬子元日作,时家居奉母。”可知诗中“慰衰迟”兼含孝养之意。
4. 钱谦益《列朝诗集小传》:“粤东诗人,区氏为清雅之宗,《元旦》诸作,不事雕琢而气象雍容。”
5. 朱彝尊《明诗综》卷五十二:“‘蓝尾篝新酒,桃符写旧诗’,节物宛然,可补《荆楚岁时记》之遗。”
以上为【元旦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