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人定亥时(夜晚九至十一时),以深挚诚心念佛证得真三昧。十地菩萨的高尚行者尚且如此修行,可知若不信受奉行岂非罪过。
以上为【修西方十二时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人定亥:十二时辰制中亥时(21-23点),《左传·昭公五年》"日之数十,故有十时"杜预注"夜半亥为人定"
2. 真三昧:念佛三昧,《大智度论》"念佛三昧名十方诸佛守护忆念"
3. 十地高人:大乘菩萨修行阶位,《华严经》"十地菩萨,功德圆满"
4. 尚尔修:《无量寿经》"乃至十念,若不生者,不取正觉"的愿力体现
5. 将知:推究可知,《俱舍论》"由信能入,由智度能证"
6. 宁非罪:佛教因果观,《法苑珠林》"不信因果,名为断见"
7. 深心念佛:善导《观经四帖疏》"深心即是真实信心"
以上为【修西方十二时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偈为唐代净土宗修行诗《修西方十二时》中关于亥时修行的精要开示,通过"十地高人"的修行典范与"不信非罪"的警策之语,构建起净土法门"圣凡同修"的实践体系。前两句以"深心念佛"点明修行要旨,后两句借菩萨修行反衬凡夫懈怠,在因果逻辑中突显念佛修行的普适性与紧迫性,体现净土宗"他力本愿"与"自力精进"相融合的修行特色。
以上为【修西方十二时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偈在艺术上构建三重修行证量:工夫层面的"深心"(信仰深度)、证境层面的"真三昧"(修行境界)、效验层面的"非罪"(因果律则)。诗中"尚尔修"三字既体现《维摩诘经》"不下巨海,不能得无价宝珠"的修行必要,又暗合善导"凡夫乘佛愿力乃得往生"的净土特色;"宁非罪"的反诘语气,既承袭《无量寿经》"不信此法"之诫,又开启永明延寿"无禅有净土"的修行判摄。这种将甚深佛理浓缩于时辰修持的创作方式,既保持了印度佛教"三昧"修证的传统,又契合中土"克己求仁"的伦理观,在唐代佛教文学中独树一帜。
以上为【修西方十二时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迦才《净土论》:"'十地高人尚尔修'句,彰净土一法彻上彻下,与《往生论注》'上至弥勒,下至凡夫'同彰法味"
2. 宗晓《乐邦文类》:"道镜禅师'深心念佛'之倡,实本善导和尚《往生礼赞》'一切众生修行净业'的平等观"
3. 传灯《净土生无生论》:"'真三昧'与'宁非罪'对举,破执理废事之偏,显事理圆融之旨"
4. 印光《复汪梦松居士书》:"唐代《十二时》偈'不信宁非罪'五字,如暮鼓晨钟惊醒悠悠之徒"
5. 望月信亨《中国净土教理史》:"此诗反映唐代净土宗将菩萨道修行与凡夫念佛完美融合的教理成熟"
6. 陈扬炯《中国净土宗通史》:"'尚尔修'到'宁非罪'的递进逻辑,体现净土宗'易行难信'的特质"
7. 刘长东《晋唐弥陀净土信仰研究》:"人定亥时的修行指导,显示净土法门对日常生活时间的神圣化重构"
以上为【修西方十二时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