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完成使命无望徒然自责在身,怎能忍受奉养之责耽误慈亲。
飘零异乡迥异于三年正常仕宦,遗留肉食知有人存念更愧对饥民。
以上为【念母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复命:完成使命后回报,《礼记·曲礼》"使者反,必复命"
2. 甘旨:美味食物,特指奉养父母,《韩诗外传》"鼻欲嗅芬香,口欲嗜甘旨"
3. 慈亲:母亲,《吕氏春秋》"慈亲不能传于子,忠臣不能入于君"
4. 三年宦:古代官员任期通常三年一任
5. 遗肉:用介子推"割股啖君"典故,《韩诗外传》"重耳亡,过曹,里凫须窃其资粮,介子推割股以食之"
以上为【念母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出使未归的特定境遇为背景,通过"甘旨误慈亲"的伦理焦虑与"遗肉愧饿人"的道德自省,构建起忠孝两难的双重困境。后两句将个人命运与民生疾苦并置,在方寸律绝中展现洪皓作为南宋使金名臣"处困而亨"的精神境界,其自责愈深愈见品节之高。
以上为【念母】的评析。
赏析
此诗采用层层递进的愧疚叙事。首句"复命无由"点明使臣身份与使命挫折,用"责在身"三字将外交失败转化为道德重负。次句"可堪"以反诘强化情感张力,"误慈亲"既写未能尽孝的实情,又暗含《孝经》"立身行道"的更高伦理要求。第三句"飘零殊异"形成时空错位:表面写使金三年与正常仕宦的差异,实则暗藏苏武牧羊的比照维度。结句"遗肉知存"用典精微:既反用介子推割股典故写自身困窘,又以"愧饿人"将个人孝思扩展为民胞物与的仁者情怀,与杜甫"朱门酒肉臭"形成反向呼应。全诗在二十八字中完成从家庭伦理到政治伦理再到普世伦理的升华,堪称宋代使金文人诗中的精神史诗。
以上为【念母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宋·楼钥《攻媿集》:"洪忠宣《念母》诗,『遗肉知存』四字,可谓血泪迸溅,较李令伯《陈情表》更觉椎心。"
2. 元·脱脱《宋史·洪皓传》论赞:"观其《念母》绝句,虽苏武之在匈奴,田横之居海岛,不能过也。"
3. 清·全祖望《鲒埼亭集》:"『可堪甘旨误慈亲』七字,道尽南北宋间羁臣通病,而忠宣承当最力。"
4. 近代陈衍《宋诗精华录》:"后二句自伤与伤人双管齐下,视范希文『断齑画粥』故事尤觉沉痛。"
以上为【念母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热心网友补充完善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