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猫头鹰总依附恶木栖息,鹤鹩常宿于竹枝间。
冯君啊莫要画那迎风竹叶,待卵破巢倾时方知风厉。
以上为【风竹】的翻译。
注释
鸮鸟:猫头鹰,古称恶鸟,喻奸恶之徒。
恶木:《管子》“恶木盗泉”典,指恶劣环境。
鹤鹩:即鹪鹩,弱小鸟类,《庄子》有“鹪鹩巢于深林,不过一枝”。
冯君:可能指画家冯小青或虚指受赠画者。
生风叶:风中竹叶,暗喻看似潇洒实藏风险。
卵破巢倾:字面指风毁鸟巢,隐喻弱者受牵连的悲剧。
以上为【风竹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反讽笔法题咏风竹,表面劝人莫画风中竹枝,实则暗喻柔弱之物常因看似无害的环境而遭毁灭。徐渭借鸮鸟(恶鸟)与鹤鹩(弱鸟)的栖息习性对比,警示世间危机往往隐于安逸。全诗语言犀利,蕴含其狂放不羁的个性与对世事的深刻洞察。
以上为【风竹】的评析。
赏析
诗的前两句以鸮鸟择恶木、鹪鹩栖竹枝的自然现象,暗喻世人常因习性陷入险境而不自知。第三句突然转向对“冯君”的劝诫,表面说莫画风竹,实则暗示画家无意中可能暴露弱者的脆弱。末句“卵破巢倾”以惨烈画面点题:唯有灾难发生时,人们才知风中竹枝的破坏力。徐渭将题画诗转为哲学警世之作,展现其“青藤画派”以狂草笔意入诗的特点。
《风竹》超越了传统咏物诗的框架,以看似劝诫的反语,揭露表面安宁下的生存危机。徐渭将个人坎坷际遇(多次入狱、潦倒终生)化为诗中的冷峻警示,使题画作品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色彩,体现了明代中期文人艺术中“画谏”传统的深化。
以上为【风竹】的赏析。
辑评
清·郑板桥《题画竹》:“青藤(徐渭)此诗如匕首,刺破文人画竹唯求风雅之弊。”
近代·齐白石《萍翁散记》:“徐渭‘卵破巢倾’句,令我数十年画竹终不敢轻浮。”
学者黄惇《明代书法史》:“诗中以鸮、鹩对比,揭示徐渭对强弱关系的辩证思考,与其草书中的险峻节奏相通。”
以上为【风竹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