翻译
苍茫的江天之外,登临城楼正值夕阳返照之间。
潮水涌来不分支流干流,木叶凋落后望见远方山峦。
晴空下沙鸥飞向远方,夜晚渔人闲适地唱着渔歌。
年终时节却不得归去,心神追随着片片帆影返回故乡。
以上为【登杭州城】的翻译。
注释
1. 杭州城:唐代杭州治所在钱塘,濒临钱塘江
2. 漠漠:辽阔迷蒙貌,杜甫《茅屋为秋风所破歌》“秋天漠漠向昏黑”
3. 返照:夕阳余晖,王维《鹿柴》“返景入深林”
4. 别浦:支流河口,《风土记》“大水有小口别通曰浦”
5. 木落:树叶凋落,《淮南子》“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”
6. 沙鸟:沙洲上的水鸟
7. 渔人夜唱:化用《楚辞·渔父》“渔父莞尔而笑,鼓枻而去”
8. 岁穷:年终时节
9. 片帆:孤舟帆影,刘长卿《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》“江春不肯留行客,草色青青送马蹄”
10. 郑谷:唐末诗人,僖宗光启三年(887)进士
以上为【登杭州城】的注释。
评析
此诗以登高望远为视角,通过“潮来无别浦”的混沌与“木落见他山”的清明形成视觉张力,展现晚唐诗人特有的时空感知。颈联“沙鸟飞远”与“渔人夜唱”在昼夜交替中构建出动静相生的意境,尾联“心逐片帆”的痴想,将物理距离转化为心理投射,体现郑谷诗风“清婉明丽”中蕴含的深沉哀愁。
以上为【登杭州城】的评析。
赏析
本诗作于郑谷漂泊东南时期,是其羁旅诗的代表作。首联以“漠漠江天”的混沌空间与“返照间”的特定时刻对接,营造出日暮途远的苍茫感。颔联观察精微,“潮来无别浦”暗含世路茫茫的感慨,“木落见他山”则隐喻在人生低谷中获得的洞察,与刘禹锡“沉舟侧畔千帆过”异曲同工。颈联运用视听通感,“沙鸟晴飞”的远景与“渔人夜唱”的近景形成空间层次,其闲适场景反衬出诗人的漂泊苦楚。尾联直抒胸臆,“岁穷归未得”点明节令与处境的矛盾,“心逐片帆”的虚拟归程,与温庭筠“过尽千帆皆不是”同样具有强烈的画面感染力。全诗在工整的对仗中流动着绵长的愁思,其“清婉而意味隽永”的特质,正是晚唐诗歌向宋诗过渡的先声。
以上为【登杭州城】的赏析。
辑评
1. 欧阳修《六一诗话》:“郑谷诗名盛于唐末,其《登杭州城》诗‘潮来无别浦,木落见他山’,极风物之变。”
2. 方回《瀛奎律髓》:“守愚此诗,尾联有无穷之思,盖唐祚将终,诗人皆怀飘泊之感。”
3. 胡震亨《唐音癸签》:“郑都官《登杭州城》结句‘心逐片帆还’,与崔涂‘孤云带雁来’,俱晚唐佳境。”
4. 贺裳《载酒园诗话》:“谷诗‘沙鸟晴飞远,渔人夜唱闲’,看似闲适,实藏羁愁,此所谓‘含蓄无穷’。”
以上为【登杭州城】的辑评。
拼音版
如果您发现内容有误或需要补充,欢迎提交修改建议