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己

唐僧。潭州长沙人,一说益阳人,俗名胡得生,自号衡岳沙门。天性颖悟,常以竹枝画牛背为诗,诗句多出人意表。众僧奇之,劝令落发为浮图。风度日改,声价益隆。尝住江陵之龙兴寺,署为僧正。后终于江陵。好吟咏,与郑谷酬唱,积以成编,号《白莲集》。...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昼公评众制,姚监选诸文。


风雅谁收我,编联独有君。


馀生终此道,万事尽浮云。

竟陵兵革际,归复旧园林。


早岁为官苦,常闻说此心。


海边山夜上,城外寺秋寻。

日日加衰病,心心趣寂寥。


残阳起闲望,万木耸寒条。


楚寺新为客,吴江旧看潮。

山下人来说,多时不下山。


是应终未是,闲得且须闲。


海面云归窦,猿边月上关。

忆在匡庐日,秋风八月时。


松声虎溪寺,塔影雁门师。


步碧葳蕤径,吟香菡萏池。

西江东注急,孤棹若流星。


风浪相随白,云中独过青。


他时谁共说,此路我曾经。

敢谓神仙手,多怀老比丘。


编联来鹿野,酬唱在龙楼。


洛浦精灵慑,邙山鬼魅愁。

金刀闪冷光,一剃一清凉。


未免随朝夕,依前长雪霜。


夏林欹石腻,春涧水泉香。

邻井双梧上,一蝉鸣隔墙。


依稀旧林日,撩乱绕山堂。


难嘿吟风口,终清饮露肠。

敢望重缘饰,微茫洞壑春。


坐看终未是,归卧始应真。


已觉心中朽,犹怜四面新。

山门摇落空,霜霰满杉松。


明月行禅处,青苔绕石重。


泉声喧万壑,钟韵遍千峰。

一百二十日,煎熬几不胜。


忆归沧海寺,冷倚翠崖棱。


旧扇犹操执,新秋更郁蒸。

正拥寒灰次,何当惠寂寥。


且留连夜向,未敢满炉烧。


必恐吞难尽,唯愁拨易消。

每到秋残夜,灯前忆故乡。


园林红橘柚,窗户碧潇湘。


离别身垂老,艰难路去长。

大圣威灵地,安公宴坐踪。


未知长寂默,不见久从容。


塔影高群木,江声压暮钟。

西园罢宴游,东阁念林丘。


特减花边峭,来添竹里幽。


忆过阳朔见,曾记大湖求。

凉风动行兴,含笑话临途。


已得身名了,全忘客道孤。


乡程过百越,帆影绕重湖。

了然知是梦,既觉更何求。


死入孤峰去,灰飞一烬休。


云无空碧在,天静月华流。

眼暗心还白,逢春强凭栏。


因闻积雨夜,却忆旧山寒。


竹撼烟丛滑,花烧露朵乾。

永日还欹枕,良宵亦曲肱。


神闲无万虑,壁冷有残灯。


香影浮龛象,瓶声著井冰。

孤舸凭幽窗,清波逼面凉。


举头还有碍,低眼即无妨。


瞥过沙禽翠,斜分夕照光。

两岸山青映,中流一棹声。


远无风浪动,正向夕阳横。


岛屿蝉分宿,沙洲客独行。

我衰君亦老,相忆更何言。


除泥安禅力,难医必死根。


梅寒争雪彩,日冷让冰痕。

别后闻餐饵,相逢讶道情。


肌肤红色透,髭发黑光生。


仙洞谁传与,松房自鍊成。

万物都寂寂,堪闻弹正声。


人心尽如此,天下自和平。


湘水泻秋碧,古风吹太清。

故园虽不远,那免怆行思。


莽苍平湖路,霏微过雪时。


全无山阻隔,或有客相随。

塔耸层峰后,碑镌巨石新。


不知将一句,分付与何人。


静坐云生衲,空山月照真。

百病煎衰朽,栖迟战国中。


思量青壁寺,行坐赤松风。


道寄虚无合,书传往复空。

所向似无端,风前吟凭栏。


旁人应闷见,片水自闲看。


碧底红鳞鬣,澄边白羽翰。

雨霁湘楚晚,水凉天亦澄。


山中应解夏,渡口有行僧。


鸟列沧洲队,云排碧落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