酒不沾唇菊又华,荒苔何处落乌纱。
微官汩没其谁问,多病尪羸只自嗟。
山绕层城明落木,江连孤屿涨平沙。
钩月迷云殢柳梢,雷声收雨转晴宵。
从教冠盖填京国,得似儿童绕市桥。
玉漏沈沈传底恨,银河耿耿泻无聊。
年年重午泛菖蒲,儿女搔头亦篆符。
忍复研朱如羽客,懒能切玉醉狂夫。
长歌楚些冤何有,却忆山人讽已无。
小楼清坐意何如,休沐虽闲叹索居。
解粽未忘良夜饮,研朱犹作午时书。
风生暝色天横幕,云卷晴光月吐梳。
欲赋春华状不成,微风微雨又清明。
残花满地偏饶笑,高柳插天如有情。
百岁光阴诚鼎鼎,一生怀抱强营营。
晓色蒙蒙淡淡烟,花间行过小溪边。
人家寒食当晴日,野老春游近午天。
吹尽海棠无步障,开来山柳有堆绵。
清明寒食牡丹红,江右无人记洛中。
随分曲栏皆一种,任他荒径亦成丛。
百年流落推迁景,一代兴隆造化功。
山林风雨便清凉,待把邻家社瓮尝。
到手自应无美恶,回头谁解别斟量。
深居但觉秋声起,熟睡焉知夜漏长。
幽砌疏畦送晚春,水流山静见闲身。
行吟散去风光好,熟睡醒来雨气新。
木笔岂非浓意态,石楠终是淡精神。
春风吹我上箯舆,山路梅花已雪如。
道院闲寻旧题句,故人不寄一行书。
物华满眼知春至,世事装怀逼岁除。
霞杯为奏阮咸曲,怅望十年湖水烟。
闻过东嘉看雁荡,野云留宿话翛然。
谭诗忽见蒋云出,今去洞庭衡岳前。
千古万古琉璃堂,中有一人万丈光。
长篇短篇任摸索,小句大句宜忖量。
风花雪月初非远,城郭山林各是忙。
人身一饱百不忧,行住坐卧本何求。
冷暖大冬与大夏,盛衰三春及三秋。
苍苍云山缓曳杖,茫茫烟水轻拿舟。
山空吹雪意,草树晚天寒。
烟抹忽收起,风行时坐看。
鸡声村店远,雁落市桥宽。
逃暑身何寄,池荷竹院间。
交朋如玉洁,名字饮冰闲。
吹雨馀毫发,鸣泉落佩环。
海棠枝上日,依旧照窗明。
文会惊犹在,重来咏转清。
林庐记经始,花径已栽成。
得官居上第,掌教喜青春。
敩学须相长,仁贤必可亲。
举文元不易,斯道本常亲。
野寺乘凉雨,宜从志喜论。
桥分一水隔,城列万家屯。
乐寓东山妓,贤归北海樽。
山色富昏晓,涧痕馀浊清。
惟诗是我兴,不饮非人情。
思仙穷有顶,入寺说无生。
老去亲朋少,相过夜达晨。
百年俱逆旅,千载欠闲人。
经隔情虽旧,绸缪意转新。
八年闲放身,犹许时到门。
潺然一梅陂,湛寂非独浑。
坐客与我言,月色云吐吞。
野寺馀诗石,谁移榜县斋。
闲来得寻句,小立为兴怀。
人俗真难疗,言高不可埋。
栽匀明日问青黄,惜水修塍意更忙。
少候根中新叶出,又看晴雨验朝阳。
小醉归来处,陶然度夕阳。
一溪波泛泛,半岭树苍苍。
岁晚身何用,春新意欲狂。
弥漫寒气月微明,近觉风声远市声。
不恨浮沉人海底,楼居闲自得心清。
稿不随时废,诗须以稿传。
老身犹在涧,旧话只章泉。
箨笋看成竹,藕荷将出莲。
今年全未作梅诗,与向花边浪品题。
不分雪霜摧剥尽,尚须天日照临之。
静看冷蕊无人会,闲绕孤根只自知。
清时朝迹后,休道不知津。
城市谁多客,山林自少人。
尽常开老眼,应甚惜闲身。
我爱郊居者,春芽艾叶长。
云舂和豆实,雾摘带麻香。
杞菊天随旧,蓬蒿仲蔚常。
不须更着前村里,且傍衡门看流水。
无人涂路横古今,吹尽梅花又梅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