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泂

苏泂,已佚。清四库馆臣据《永乐大典》辑为《泠然斋诗集》八卷。 苏泂诗,以影印文渊阁《四库全书》本为底本,酌校有关史籍。新辑集外诗附于卷末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夜读老杜诗,如对老杜面。
此翁历艰难,往往诗中见。
曩吾游川蜀,所恨年数浅。
出门莽莽无所适,青草门前少行客。
读书妄意学周孔,行年三十头雪白。
朝廷伏闻治清静,贱子何忧官得失。
屏迹甘衡陋,驰书捷置邮。
系匏成潦倒,行李当嬉游。
偶往无前约,明知不自由。
听筝堂上一欷歔,翻手君恩似昔殊。
按罢金縢应莫怪,近前闲捋使君须。
香醪如蜜甜,村酒渐多添。
弄水闲移棹,看山自卷帘。
深心非木石,痴腹惯齑盐。
毫端真敌万人军,蔬笋能空粉黛群。
机幕昼闲仍吊古,不胜东閤好郎君。
乌衣巷侧长干寺,暇日闲来看一回。
未觉六朝兴废迹,凄凉先傍眼边来。
发短日益白,眼昏时见花。
无人知若士,有句可雄夸。
篱菊风前蕊,山梅雨后葩。
四望庭中四望花,青春那属外人家。
中间更着垂垂柳,自倚东风待翠华。
祥烟漠漠上龙旗,将相侯王护六飞。
一望御街红数里,几人簇拥赭黄衣。
已着风帆似马奔,雪花无数入船门。
诗穷到处无医治,愁绝湘江浸楚魂。
南台北榭隔飞烟,绿水朱桥思渺然。
月下闲来看箕斗,傍人指点似神仙。
两山正作修眉绿,一水犹如疋练横。
竟日书窗览今古,几年人世少豪英。
鼓棹泛弥茫,驱车道莽苍。
功名中底用,奔走为谁忙。
白浪高扬子,青山入建康。
演迤来何代,崩腾直至今。
飞潜知险地,征逐欠闲心。
西障残山渺,东流大海深。
永巷斜廊闹戟闱,帕黄寂寞护龙墀。
深宫不与闲人到,只许珍禽自在飞。
夏云端的似奇峰,忽作颓墙四面红。
坐想微风过荷叶,梦成疏雨滴梧桐。
浮家何计来波上,举扇无因出焙中。
长哦十秋怀,清韵绕屋梁。
曲逆有饿死,英布刑而王。
向来为长公,甘受三径荒。
长安五月火云堆,客子光阴鬓发催。
谋国已嗟无位及,忧家只怕有书来。
榴花照眼何曾摘,萱草惊心不要开。
登高望远不可无,不可一日不读书。
予方自委下湿地,君乃独占高明居。
杨云傥许客载酒,杜陵安得钱买驴。
晴雨烟云态,高深会见闻。
乱山依越定,一水向吴分。
元白诸侯表,杨王俊士群。
兵戈啑血只空回,天意人情未可猜。
堪笑当时谁督府,卷旗夜半渡长淮。
五更三尺雪,应是没耕庐。
洞彻八窗景,泓澄一腹书。
卧看龙夭矫,闲玩玉模糊。
池亭楚楚更堂堂,占得宽闲地一方。
花竹四时随处有,纵无人赏亦何妨。
平湖秋水满拍拍,恰好三月桃花春。
所不同者一轮月,下上青镜奁寒银。
我来跨湖桥顶坐,月照水光光照我。
我屐欲行山路远,我舟欲泛湖水深。
湘湖湘湖在何许,不在天上终可寻。
君才未减邢居实,药品之中贵参术。
花间乳鹿笑相迎,拄杖穿花导鹿行。
六子子孙俱宦达,三山山水亦聪明。
论诗何止高南渡,草檄相看了北征。
边松坐石日从容,故国灵光只我公。
岂有文章高海内,独将身世老山中。
丹头跃笋分明异,梅萼含椒即渐红。
年事依稀鬓复青,看书细字眼犹明。
池边自种桃初熟,篱下曾枯竹再生。
已觉貂蝉除世念,未妨龟鹤伴诗情。
生机幻法不无神,信手拈来却是真。
雪月梅花同一色,陈黄苏老只三人。
论诗已具顶门眼,选胜直赊头上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