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葛井丹明,西来金母,霓旌云旆。
移下瑶池,竹外一壶秋水。
菊□香留宿醉。
石桥飞锡断遗踪,挥麈谈禅想旧丛。
万萼莲新青嶂外,十围松老白云中。
他年宴坐开华构,当日咨承拟顺风。
胥口驿前风路饶,钟声渔火最魂销。
月明子夜谁家笛,人上吴江第几桥。
旧雨渐成萍迹散,春风应惜马蹄遥。
先生昔日游天台,搜剔岩穴烟云开。
山僧持献万年古藤杖,云自仙灵窟宅之中来。
赤城峰高人迹绝,涧道阴崖积冰雪。
歌风台下夜乌啼,郁郁山庄古木齐。
半亩桑田人去住,一湖春水屋东西。
星临丰沛瞻龙龙,地接青徐杂鼓鼙。
值得渔夫棹,江梅隐雪津。
黄河冰腹厚,白草马蹄春。
既释隆中业,还为川上人。
旧传吴胥门,有桥甚雄壮。
不知何当事,谄媚分宜相。
拆毁远送之,未悉其真妄。
斗转珠杓,烟凝彩胜,乾坤佳气重新。
增受泰元神美,节应长春。
万树银花齐发,彻丹霄、升法王轮。
山色入高楼,寒云隔树流。
雨来松榻黯,风动薜衣浮。
瓦缶传秋醴,铜壶急夜筹。
迹自青门远,田衣贲在躬。
旧房千峤外,归棹五湖东。
地力姜畦沃,年支芋盎充。
日华晴射武夷峰,湛碧溪流照玉骢。
行郡敢辞千里路,祝釐先拜万年宫。
山川历历神仙境,民物熙熙太古风。
千尺杉前帝释宫,种莲不用百花丛。
石桥路近横天外,池水光寒坐槛中。
红日几窗新活计,白云香火旧家风。
偶携筇杖辞青嶂,便赐兰牙染紫衣。
城阙暂随明月至,江湖还共白云归。
楼中夕照山川秀,盘里春蔬笋蕨肥。
罗汉岭头罗汉树,开辟馀工所钟聚。
百围直上摩紫霄,铁剥犀空自无蠹。
积年魔怪不敢栖,暂过鸾凰却回顾。
诏到禅关日,愿言高古今。
几生传佛法,方得契君心。
结坐观宗社,恩容返道林。
踏破深崖苍石棱,八峰来谒简庵清。
山花照座一两点,雪狖叫云三四声。
诗带烟霞藏旧刻,门开楼阁见经行。
古寺来投宿,云岩第几层。
有诗堪供佛,无事且依僧。
小阁泉喧枕,修廊雨暗灯。
频将衣食结圜圊,天乐旌幢降彩云。
二十四年功行满,众真推让武夷宫。
谈空玉殿君恩厚,归兴兰舟泽国赊。
禅室冷思沧海雪,吟楼晴忆赤城霞。
经吴屐滑当梅雨,到寺衣香近桂花。
卫武期颐,与文公福艾,俱号贤相。
今我元台,齿德又居其上。
玉立擎天一柱,似泰华、气凌秋庄。
春管方中,正良辰馀五,韶光明媚。
晓见非烟佳气,满堂融溢。
学语儿童喜色。
佛陇遗芳鲜俪踪,王张三观揭禅丛。
圆明珠系衣襦里,净妙莲生湿淤中。
再现石桥真法界,重兴银地旧家风。
栉发下层峦,回望孤云巘。
岭际熠东光,云中树莫辨。
清旦闻哀猿,涧谷知深浅。
长松初日访仙家,万壑遥连一径斜。
涧道云寒龟出曝,药栏风细鸟衔花。
道人开院闲调鹤,童子分泉自瀹茶。
苍髯白甲老烟云,万木丛中独挺身。
一柱擎天须此物,执柯它日属何人。
应真飞锡霭灵踪,智者遗杉尚灌丛。
宝构迥临清鉴上,妙莲高擢污泥中。
甚深秘藏资谈席,最上真乘振祖风。
华顶西边天姥东,妙莲开阁对群峰。
清含银汉三千界,香透金庭第八重。
画栋有声啼海燕,澄波无影睡天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