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开门见东村,晨光尚蒙昧。


白云何处来,适与予心会。

诸君诚喜余,不惜导幽骋。


渡江行十里,果造远人境。


兹村信深僻,水裹山以亘。

碧梧影落碧溪浔,峭壁当亭翠欲淋。


闲却丝桐有何事,高山流水本希音。

独鹤不舞琴不弹,阶前童子借书还。


亭幽昼永添香篆,麈尾闲携步曲栏。

白团似月复如霜。
点缀倩红妆。
芳心一寸经营遍,平写出、半面秋光。
垂杨东去径逶迤。
村口绿烟迷。
高楼昼闭春风暖,海棠映、丽日迟迟。
归心一发尉佗楼,一点晴烟见渡头。
三径尚堪携客入,中洲曾是为谁留。
青含浦树喧黄鸟,绿遍江苗过白鸥。
琴史缘清暇,为园玉堰西。
三春兰满畹,九日菊成蹊。
吏隐怜鸿影,禅栖厌马蹄。
鸟鹊巢高树,关山起暮愁。
金波云里净,桂影酒中浮。
听笛当今夕,登楼度几秋。
池引金沟碧,莲开岁岁红。
看花皆上客,作赋与群公。
不及西湖里,相从小艇中。
骑马长安市,春游十二年。
广都开火树,复游照金莲。
七校香车度,千门珠履连。
故国名岩话紫霄,栋梁结构自前朝。
深林鸟雀依山院,流水桃花过野桥。
春满江城低藉草,月明海市远听潮。
翠竹三丫路,清流一带村。
林间隐茅屋,深处自桃源。
秋风熟禾黍,旭日散鸡豚。
白日西斜水向东,斜东村路落花红。
立当野岸迎初月,行傍幽篁爱晚风。
谷响一声啼老鹳,潮平十里浸长虹。
八月雨多新水生,村南村北断车声。
老夫不识市朝变,但与野人歌太平。
溪上秋风老拒霜,居人星散似淮乡。
谁家十五琵琶女,就客能弹陌上桑。
芳草沿溪一径斜,绿荫垂柳是谁家。
重来不见桃源树,何处东风问落花。
店依乔树邻官路,路上人多识醉翁。
那管脱巾头共白,只怜对酒叶偏红。
樽边篱落生凉影,林外风烟积暮空。
君家虎子蔚豹文,短小精悍骄不驯。
问年裁及龆毁新,方颐阔颡骨肉匀。
电光疾闪双瞳神,轻貂插帽玉琢带。
羁魂恋枯骨,雨夜翔幽林。
面交訾古处,今见君子心。
昨日故人死,今日故人去。
种瓜给日傍青门,门下曾谁感旧恩。
八口重兼诸弟在,十年今见一身存。
悲凉谩听雍门曲,任达还标犊鼻裈。
秋山抱孤村,葺茅枕虎落。
息肩匪恤劳,田家岁耕作。
大夫能纬萧,娇儿罔纺缴。
海鸟薄鲁羞,代马愁南辕。
佳城郁苍苍,况在青门边。
长跽却辞去,一日渝百年。
鹿车脂其牵,秋风吹我衣。
客子何仓皇,离居非前期。
骨肉惨不欢,牵袂邻儿啼。
隙地乾坤迥,微阳草木衰。
猥承朱履倒,旋报白驹维。
东郭襟欢接,茭亭食允宜。
蛇行不赖足,牛用不赖齿。
夫谁宰弘化,丰啬含妙理。
方舟溯大河,投竿钓王鲔。
晴久全无雨,溪乾半是沙。
风横分雁阵,日转趣蜂衙。
地僻草埋径,篱摧菊卧花。
古松连茂阴,长日憩其下。
便此幽闲地,乐得人事寡。
老已厌琴书,闲即弄杯斝。
曾闻东园公,住此不复出。
年年开白花,犹是汉时样。
屋尽梅花梦亦寒,徘徊犹自倚阑干。
天涯老友云中至,驴背新诗树底看。
半世易过闲日少,两年忽别会时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