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山晚江寒春雨疏,比来消息定何如。


竹舆行倦异乡县,赖得金楼引睡书。

遐想吴门人姓梅,高踪千古共徘徊。


橘中傥有商山乐,不必胡僧问劫灰。

龙舒有良匠,铸此佳样成。


立作菌蠢势,煎为潺湲声。


草堂暮云阴,松窗残雪明。

南山茶事动,灶起岩根傍。


水煮石发气,薪然杉脂香。


青琼蒸后凝,绿髓炊来光。

多病东厅客,深秋出幕迟。


芙蓉开也未,叶上好题诗。

陶令贫无酒,郎言菊也无。


家僮烧柿叶,邻舍送茱萸。

风叶高下落,秋砧远近闻。


天涯多病客,倚杖看孤云。

病形如瘦鹤,照影向清池。


自有冲霄志,游鱼莫见疑。

门系青骢马,多应问病人。


小官好疏散,莫讶懒衣巾。

为客家千里,思归月满楼。


木犀开欲尽,病里过中秋。

十日九风雨,深秋独闭门。


积阴须自散,倚杖望朝暾。

徂谢良朋尽,雕伤节士空。


延陵虚宝剑,中散绝丝桐。


名誉荪兰并,文章日月同。

缅忆梁鸿隐,孤高阅岁华。


门西吴会郭,桥下伯通家。


异地情相似,前期道每赊。

谷口耕畬少,金门待诏多。


时情尊笔札,吾道失弦歌。


夜月辞鸡树,秋风下雀罗。

皇汉山樊久,兴唐洞壑余。


空嗟衣剑灭,但识水烟疏。


寥落《三都赋》,栖迟万卷书。

文史生涯拙,关河岁月劳。


幽情便水竹,逸韵老蓬蒿。


独雁飞常迅,寒鸡宿愈高。

似闻天地厌纵横,幕府秋闲白羽声。


一啸玉关回万马,长驱沧海失千鲸。


清时岂少安危计,薄禄谁论去就名。

征途时一哂,蓐食向青山。


物态腰章后,时才手板间。


渐衰寒自骨,久客厚归颜。

潞城高望白云翔,浊酒残花兴未央。


总道除书同逐客,何妨抱案且为郎。


鬼神元自饶宣室,魑魅那曾止瘴乡。

疏风故袅挑灯坐,落月犹窥拥被吟。


不谓文章真贵汝,自缘容鬓转关心。


千秋未肯随扬马,五岳那能访向禽。

隐隐鸣笳万木秋,聊从骋望一登楼。


野夫独坐且青眼,何物穷途能白头。


睥睨西山寒塞色,帆樯北斗挂河流。

世情安磬折,吾计转萧森。


已是长途骨,无轻迟暮心。


诗篇仍稍稍,杯酒遽沈沈。

褰帷过残腊,春事复离亭。


日气摇沙白,冰文压浪青。


饥乌惊复下,倦马策还停。

出郭已十里,晨炊犹未烟。


浮云济阳树,残雪欢阴田。


蔓杂钩衣转,坡深隐幔偏。

漠漠烟村一笛风,溪山都在夕阳中。


遥看天色暮云碧,渐见山头野烧红。


闽岭风烟知已近,浙江书问恨难通。

鬓毛萧飒寸馀冠,蒙犯风霜却岁寒。


但使孤忠能感激,岂辞远谪备艰难。


苍苍云木留深景,渺渺深溪泻暮湍。

半世区区何所求,南来岂为稻粱谋。


烟岚远近浓还淡,石濑萦回咽更流。


云外钩辀听处好,溪头略彴渡时幽。

大小花含笑,风吹祗半开。


幽香如夜合,一朵入窗来。

向花啼不已,一一是相思。


更有山鹕好,雌雄总画眉。

只锄蔬甲亦妨闲,久与溪云断往还。

今日偶来僧却在,共煎茶吃话庐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