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青春绣服俨神仙,早岁为郎霄汉边。


问齿方知散骑后,论才已是洛阳前。


官迁柏府多推望,经绝韦编不待年。

葺屋才支漏,新茅不用添。


风清田叟鼓,雨应社神签。


野荫炎还冷,村醪酸亦甜。

樗散甘为笑,逢迎已觉迷。


渐能谙豕牧,宁复舞鸡啼。


村居邻北郭,野语学东齐。

南国频饥后,餐麸胜酪酥。


比闾虽麦穗,盗贼尚萑蒲。


阖室供锁茧,分沟竞辘轳。

城市终当徙,开轩向绿畴。


老知学稼好,穷带著书愁。


野燕登蚕箔,山鸡雊麦秋。

君往惬幽意,吾留厌市声。


园庐本相接,諠寂不同情。


褊心违请谒,病骨废耘耕。

酒隐君能惯,青天白眼宽。


貌肥占道胜,禄去易身安。


鸟迹携书对,藤花倚树看。

昔岁理人术,今朝种树书。


太恩番是累,非种亦须锄。


身老兼栽药,家贫待畜鱼。

番嫌结社闹,独往筑秋场。


已谢二千石,何须八百桑。


站站夕时鸟,欣欣雨后秧。

昔人比贵宦,绣锦以为衣。


当昼与夜行,故乡归不归。


每评会稽章,不及相州记。

故人喜有刘司业,才大今为耳目官。


行路月明骢马瘦,到台霜落绣衣寒。


十行已受天书宠,三尺须求法意宽。

素娥檀板象牙床,低按秦筝荐寿觞。


翰林风月三千首,一岁从头上一章。

承闻揽辔历西山,风物萧条井邑间。


边日数峰明紫翠,海霜万树散斑斓。


单居谩感经时别,远涉应知隔岁还。

晨集颖江渚,列席当蕙边。


斯亭信显敞,翠岭带澄川。


潮驾宜城步,山积司空原。

除书下北阙,使牡指南州。


暂辍紫霄顾,遥瞻画阁秋。


官清持玉节,天近见珠旒。

送别都门金屈卮,使君去矣问青骊。


剑分紫气星辰在,裘上霜华日夜吹。


南去羽书犹未息,中原豺豹尔何为。

五色龙章敕一函,远将天语教西南。


山川无复登天险,草木都沾化雨覃。


诸葛祠前频荐豆,相如桥下懒停骖。

庾岭小红梅,风标天下绝。


昨日幸同欢,今日伤离别。


玉笛两三声,吹落胭脂雪。

得放还家休便休,更无褒贬到春秋。


景公死日有千驷,晏子相齐惟一裘。


朱绂既能从尔去,黄金不必为孙谋。

牛渚矶头青雀舫,蛾眉亭上紫鸾笙。


月中只可赋秋兴,酒后不宜留步兵。


万里长河何处尽,百年遗恨此中生。

望断南云山万重,嗟君此去逐飞鸿。


扁舟夜载琵琶月,短鬓凉吹芦荻风。


梦入碧鸡泷树合,路经铜柱瘴烟空。

拜命出朝端,重峨豸角冠。


花骢万里去,霜鹗九秋抟。


海雾连山湿,蛮云蓄雨寒。

庸田使者乘轺车,阅得太史河渠书。


姚江农民西引领,庶几来此吾其苏。


伤心今岁夏秋月,甘雨不降禾苗枯。

禁钟晓初歇,骑出城东门。


惜君有远役,相携荐芳尊。


君本琐闼彦,忠言动天阍。

雨露恩通万里天,喜随群牧上尧年。


文章旧业馀三馆,弦诵新声遍两川。


壮岁几人先服豸,清秋一路早闻蝉。

徂徕家学未应芜,喜奉新恩向蜀都。


黉舍威声思按察,玉堂丰采重司徒。


行台晓月诸生试,比屋春风五教敷。

楚楚越公孙,江南旧业存。


凌秋趍宪府,戒晓出京门。


关道喧人语,河桥落涨痕。

昭代重提刑,移官及壮龄。


楚人知约法,汉吏本通经。


入境多供帐,分司独坐厅。

缭绕云山倚碧空,画图疑与辋川同。


何人放棹烟波里,有客携琴夕照中。


绿树清阴迷远近,小桥流水自西东。

几年揽辔大江西,十郡山川入马蹄。


雅操已为当世重,贞心应与此君齐。


葛陂自昔闻龙化,宪府于今有凤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