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玄酒曾闻侑大烹,酿来寒雪品尤清。


也知承露能高致,须信藏冰为曲成。


光动夜杯如有物,暖销春瓮本无声。

团山㘭里奠公堂,何意重来致瓣香。


史及阙文怜误豕,礼将求野幸存羊。


心精已与经行世,德义元堪社在乡。

台海冥冥鹤不留,漫从诗卷见箕裘。


百年星聚金陵会,六郡风生岱岳游。


濠水游鱼心独契,苏门遗草手曾收。

四十年来吊古心,偶因胜日遂幽寻。


天留邱垄嗟谁扫,地近廒仓幸不侵。


百世簪缨遗谍远,五贤俎豆古祠深。

东门祖道向西归,又见秋风动葛衣。


三晋云山今日重,二疏风致古人稀。


臣忠共识君为圣,今是还知昨未非。

三江读罢又熊峰,百感心期简二封。


漫谓交游有光重,极知世运此遭逢。


吟诗社外长观水,点易台前独种松。

深堂昼日坐萧然,兴至行吟倦复眠。


水石簋清手自击,海天亭远梦相牵。


客谈鹿洞已无分,人忆蠡湖还有边。

百年师执邃庵翁,几向门墙拜下风。


多士钧陶鸣铎外,累朝经济挂冠中。


时将老矣江山在,兴本超然出处同。

司成书自道卿传,千里枫山越四年。


风雨梦从初起处,江湖心在未归前。


数盘谷可容君筑,万里门曾泊我船。

诏许明农值此年,西郊垂稼正田田。


一时偶出游还赋,四海方询食与眠。


溪水多鱼供有馔,野人皆酒飨无筵。

北望长安近日边,春风函丈忆当年。


新题岁月经纶外,晚节乾坤杖几前。


诗卷有情多汲引,门墙何日更延缘。

碧石离离草色新,富春山下几回春。


漫将卖菜辞求益,本为观鱼得任真。


三代道亡还此有,两生心在更何人。

雨馀风叶飞长林,使君别去愁难任。


也知鸣铎自天意,肯谓乘轺非我心。


燕山青连北极近,渭水东入黄河深。

百尺高台傍寺门,杜陵秋兴此犹存。


赠行独愧清风句,留坐还依古树根。


星共北辰双阙近,山连西岳一峰尊。

我归林下公长逝,千里诗筒望不来。


海隐本非唐少室,山居真似宋徂徕。


雅歌何处声相和,野服它年手自裁。

瓣香难救欲沉舟,虏气昏昏暗九州。


今日鲁连真蹈险,它年江统浪含愁。


馀生未了东还计,即死能忘北向雠。

水上浮城忽已墟,龙宫真作帝王居。


生回故主时无及,死见先君地有馀。


一息尚存经合讲,百身难赎史空书。

一杖两童子,朝出及暮归。


野服取自适,不须制荷衣。


放鹤湖上山,钓鱼水中矶。

张公经纶资,海内望所属。


如云夙从龙,退复卧岩谷。


寻常都市中,人拟丹崖玉。

采诗先生笔如铁,铁作拄杖如持节。


楚江东西往复还,老兴相追几年月。


击之不折镕不流,化为何物今何州。

长江无声动吹万,月上东山度河汉。


东坡词赋思千秋,客吹洞箫如发难。


兴亡有恨客心苦,不独曹吴堪扼腕。

涯翁壮游尽南东,品题到处皆留踪。
老闲逸事情亦钟,笔底云气成巃嵷。


乾坤奇观此卷中,有歌落落称棚松。

古之洛社在洛中,其人往矣犹高风。
今之洛社名偶同,乃在蓉湖之北龙。


峰之东,中有主者心好古,脱略尘网追遗踪。

击石长歌复长啸,山无人声泉有窍。
诗人曾谓兹山空,又闻山与南海通。


向来泉托山人姓,公为收名名始定。

洞庭东望海云飞,一棹凌风省使归。


渭北漫愁江树远,衡阳真恨塞鸿稀。


金山寺近连秋浦,黄鹤楼高倚夕霏。

涯老题诗在,居然见此楼。


书邮何日到,碑刻几人留。


树色分淮甸,江声接楚流。

水调山中不用符,老僧仍挟古茶垆。


晚来送客前泾去,问道前泾月有无。

新为邻人短筑墙,竹边小径旧升堂。


病馀谢客浑无事,童子犹嫌洗砚忙。

后天不老是公身,今作人间野服人。


若问向来黄阁地,东阑芍药有馀春。

万古勋名百岁身,古人风采在今人。


丹青纵有如神笔,难写胸中一点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