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城头北望晚山逢,久对悠然净俗胸。


泉石情因深色见,烟霞癖与素心封。


积云每见堆双洞,新月时来照一峰。

春光早向紫峰生,渐出峰容与世迎。


古黛凝云初映晓,新苔转日久曛晴。


啼莺城北衔幽至,舞燕溪南逐翠行。

玉川如带绕城阴,入眼丛青翠影侵。


已淈污泥从水出,遥参碧汉倩云禁。


连翩各有扶疏质,独立犹馀萧飒心。

乔木森森望郁苍,相传岭国古榕乡。


四时霜盖烟疏密,一片云丛绿混茫。


道左何年歌杕杜,州南此日诵甘棠。

行地方知独马宜,横流万古见山奇。


澄江如练同鞭影,侧石连云共辔随。


砥尽狂澜龙虎怒,别开幽壑介鳞疑。

伊人何在水中游,江有姑山未可求。


势出波烟冯万壑,云连泽气下长流。


风涛聚处如环共,木石丛居胜远游。

乍向江湖二水湄,初闻金石八音吹。


自从击拊经夔手,不尽铿鎗动武思。


风水千年空怒感,扁舟一往已情移。

春水凝寒木叶濡,姑山风袅未秋殊。


缑城巨迹谁来往,雒浦溦波事有无。


遗舄于今看定履,冲流千载似前驱。

虾蟆石在几秋春,不向风涛化甲鳞。


自与庐峰为御畜,肯同诸阜作臣邻。


每愁鳌钓归龙国,稍喜蟾光下月轮。

苍屏九叠尽飞荣,风雨千岩欲怒鸣。


泉石初开天籁发,水山相杂大文生。


每乘清气阴阳御,渐出光华人世迎。

从风从雨自何时,一卷中流众共之。


岂有恒星终不见,谩言宋石久无知。


湖山一体如微具,翼轸分临或在兹。

章江千里弛流难,泛滥珠矶获大观。


冬日浮沙愁野溢,春波拂渚惧闾殚。


非缘樵牧开林麓,已令蛟螭作踞蟠。

书窗映雪时,书声已闻世。


留眼看光风,窗前雪初霁。

古刹云长封,绝顶出云外。


君欲看白云,更上九层刹。

何处柳坛好,柳坛风景多。


弈声动前浦,惊鸥飞渡河。

竹林围翠响,虚室和琴声。


丝已不如竹,风戛自然鸣。

耕陇恐破云,云破成离披。


纵然耕破罢,犹得补山衣。

钓璜不钓月,钓月不钓璜。


夜来得月处,钓丝俱已忘。

且莫渡河去,风吹水倒流。


隔沙人不唤,空老济川舟。

我本望洋客,观澜得小圩。


源头云锁断,山下看何如。

亲在松楸下,松楸暮霭中。


望亲存著外,松霭化为空。

楼上望桑梓,依然见旧居。

黄彭骨已蜕,何年遗两山?


我寿年龄外,后地与先天。

南山凤鸟地,何时更来仪?


凤去独留山,山光楼得之。

楚王久泯灭,楚山月长来。

东山云起时,捧日共熙熙。


照见子房心,微尔汉皆非。

西湖有一峰,天地得撑拄。


旁有龙塘峡,北有浮香坞。


我行昆仑丘,一望一延伫。

闭户书声午欲干,夜阑灯烬落蒲团。


朝廷若问观风使,犹有书郎信长官。

长夏龙山晓,人间望忽开。


长风卷雨去,复送云归来。

有月来照人,沉竿坐罗水。


意与罗水深,夜静歌亦起。


江湖虽云乐,天地惧终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