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喧天鼓吹引麾幢,黑雾蒙蒙蔽大江。
自信真诚能辟瘴,家僮不用闭船窗。
中秋华月始流辉,便毓明珠产绣帷。
共喜仁人还有后,谁云天道竟无知。
闻啼已识真英物,作颂惭非绝妙辞。
楼船发苍梧,江水何汤汤。
清湾不时转,石滩险非常。
显伏罗虎兕,参错森剑铓。
人说瘴乡投窜地,我游七载幸无虞。
此心不负朝廷托,应有神明护贱躯。
玉宇琼楼最高处,一天霾雾拨难开。
只怜玄兔千年冷,不见灵槎八月来。
身世飘蓬眼中涕,山河破甑劫馀灰。
小雨遮空意未回,轻风迎夜势初来。
青楼月好人何在,锦帐灯寒扇自开。
四七功名真土芥,一千期运亦烟埃。
有人望月吟太虚,半夜秋风生碧芦。
碧芦风起吹老桂,吟声入月惊蟾蜍。
明夜中秋更好吟,兔肥蟾大桂成林。
不见团圆桂景森,清辉一片本常今。
欲看静夜千家昼,先扫长空万里阴。
宇宙光明思佛掌,儿童颦蹙见人心。
秋中景色正萧森,月色超然重古今。
要使万方倾素采,那知三日翳重阴。
晦冥欲害天公眼,想像难忘海宇心。
半秋云物扫遥天,对月凭栏一怃然。
明夜半规应尽满,此时清赏更无前。
琼楼颇觉三山近,玉斧谁将七宝连。
月蘸澄江上下天,波光桂魄两依然。
喜延嘉客楼同倚,贪吸清辉席屡前。
万里无云秋更阔,千门不夜晓相连。
结客城东楼,明月初出海。
渐如水精盘,天宇无寸霭。
清光如何买,厥价珠百琲。
秋风生意众怜迟,一旦先开岂足悲。
无髻竞分浓蕊插,有襟聊对细香披。
闰催虽隔重阳月,节去犹胜十日时。
前年磬湖新雨歇,独绕湖边待明月。
夜深云散月华来,疑是山阴踏晴雪。
去年锁宿校群英,冰娥于人亦有情。
万叠银山出海门,百川渺渺不劳吞。
晴江斗起黏天浪,一洗忠胥愤屈魂。
西风细逐桂枝生,秋月圆从屋角明。
欢伯向人端有意,素娥于客亦多情。
试吟飞鹊南枝句,更听春蚕食叶声。
亦好登临似庾楼,是中风月最宜秋。
素娥欲赴经年约,行雨潜分一段愁。
聊复飞觞追胜赏,何妨秉烛事清游。
今宵端正月,故故向湖山。
玉兔窥杯凸,冰娥怪鬓斑。
诗情角里逸,酒胆夏黄悭。
一更山吐月,万里湛虚明。
聊当中秋色,堪欣此夜情。
西风金盏侧,香雾玉簪横。
谁遣群儿把彩幡,翩翩惊浪怒涛间。
不知岸上人皆愕,但觉波心意自闲。
草草真成一段奇,比邻非不借馀辉。
板舆何敢侵风露,略望檐间且劝归。
犹记年时看水嬉,不如此夜月相宜。
仙翁一醉非尘世,为问姮娥知未知。
稍先一日我中秋,行遍芙蓉与菊洲。
作意安排却非适,不如乘兴径行舟。
九秋风月正分平,盛满金晶分外明。
老子此行端不恶,夜深几得圣之清。
月到平湖金作波,一城惟此占秋多。
水晶宫里清无比,何用重登汉馺娑。
秋分雷自合收声,白露明朝忽震霆。
怪得坐中惊欲倒,邻墙老柳碎中庭。
秋欲中分暑更袢,金风崛起便成寒。
桃笙夜展犹嫌执,狐向朝披便怯单。
翻手炎凉真可笑,循环造化果无端。
纤月西楼已可望,雁声断处一痕霜。
微纷露叶光犹淡,初上风帘气自凉。
羌笛漫教悲旧曲,蛾眉空与妒新妆。
客路惜年年,中秋月自圆。
正怜儿女侧,不共弟兄前。
老去一丘壑,人生二顷田。
八月晦日雷怒号,大雨如注风萧骚。
捷如鬼神撼山岳,涌若江海翻波涛。
屋茅平卷一重去,河水忽涨三尺高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