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桑林摇落渭川西,蓼水弥弥接稻泥。


幽槛静来鱼唱远,暝天寒极雁行低。


浊醪最称看山醉,冷句偏宜选竹题。

爱僧予尤爱诗僧,千偈万颂传五灯。


寒山拾得两奇绝,妙压神秀卢慧能。


四明北郭四十里,文溪之名四海称。

陶家习先隐,种柳长江边。


朝夕浔阳郭,白衣来几年。


霁云明孤岭,秋水澄寒天。

满目亭台嘉木繁,燕蝉吟语不为喧。


昼潮势急吞诸岛,暑雨声回露半村。


真为援毫方掩卷,常因按曲便开尊。

兰汀橘岛映亭台,不是经心即手栽。


满阁白云随雨去,一池寒月逐潮来。


小松出屋和巢长,新径通村避笋开。

问道远相访,无人觉路长。


夜深回钓楫,月影出书床。


蝉噪蓼花发,禽来山果香。

前山含远翠,罗列在窗中。


尽日人不到,一尊谁与同。


凉随莲叶雨,暑避柳条风。

破村寥落过重阳,独自撄宁葺草房。


风撦红蕉仍换叶,雨淋黄菊不成香。


野猿偷栗重窥户,落雁疑人更绕塘。

识来无定居,此去复何如。


一与耕者遇,转将朝客疏。


资身唯药草,教子但诗书。

兹湖信灵境,灵境贵所招。


维昔真人居,药就凌璇霄。


旗峰感女泽,环江导宾潮。

高枕衡漳十四春,尊前论旧各怜身。


何当绛帐传经客,也是青门学圃人。


一醉乡心时自起,五湖秋事未全贫。

醉里轻舠点暮云,悲歌伏枥不堪闻。


青山暗授流言指,白日平将战色分。


鱼鸟看来曾是阵,鹳鹅惊处莫言军。

羊肠历遍始回车,燕尾环流定卜庐。


横海尚传杨仆战,徙陶仍用计然书。


池荷拆露珠从落,垄稻排云锦尽舒。

回首虞卿解印年,自将耕凿答尧天。


乌皮总是看山几,白水俱成负郭田。


别墅围棋同谢傅,后堂呼酒胜彭宣。

此山非渔薮,此渔偏在山。


羊裘那肯着,虾菜或时悭。


不得亦不卖,长饥故长闲。

别业居幽处,到来生隐心。


南山当户牖,灃水映园林。


屋覆经冬雪,庭昏未夕阴。

田家复近臣,行乐不违亲。


霁日园林好,清明烟火新。


以文长会友,唯德自成邻。

失路农为业,移家到汝坟。


独愁常废卷,多病久离群。


鸟雀垂窗柳,虹霓出涧云。

一樯千里外,隐者兴宜孤。


落日长边海,秋风满故都。


掩关苔色老,盘径叶声枯。

渔艇犹穿玉带回,花湾不兄锦袍开。


鸱夷有恨三江涌,杜宇无归百鸟哀。


菰叶旧通浮岳井,蒲香今失鹤舒台。

水长频无路,林深似有山。


蝉声随雨去,荷气逐风还。


柳外龙媒蹀,花中雉子斑。

七十二峰不相离,兄与弟兮共冶之。


兄在禺南弟禺北,峰峰相对不参差。


二禺君臣自太古,三峡长为汤沐土。

欲共山公醉,移居傍习池。


红颜花底驻,绿髓酒中滋。


声色何妨道,清狂是此时。

夜半罗浮日,高高上泬寥。


光含沧海气,声振大江潮。


帘卷诸峰入,楼开百谷朝。

郊园草已遍,杂卉驻余春。


游丝牵木杪,孤莺鸣水滨。


羁人怀旧居,日夕自伤神。

侧席念贤俊,旁求逮凡鄙。


谬当南宫荐,重此柏台委。


命严孰敢后,中夜去田里。

因君话故国,此夕倍依依。


旧业临秋水,何人在钓矶。


浮名如纵得,沧海亦终归。

把君诗一吟,万里见君心。


华发新知少,沧洲旧隐深。


潮冲虚阁上,山入暮窗沈。

旧宅在山中,闲门与寺通。


往来黄叶路,交结白头翁。


晚笋难成竹,秋花不满丛。

垂朱领孙子,从宴在池塘。


献寿回龟顾,和羹跃鲤香。


高松先草晚,平石助泉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