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敝庐亦何有,有稼复有萱。


旭日丽遥岑,清风濯林园。


问寝趣庭帏,进膳列芳鲜。

戚戚徒尔为,兴文各踟蹰。


夙昔慕巢由,散发箕颍隅。


矧兹乌鸟情,能不怀倚闾。

神京岂不遥,阊阖造中天。


金茎夹广陌,玉陛蒐群贤。


幸生唐虞代,况逢强盛年。

荏苒岁时迈,蟪蛄鸣前庭。


大火倏西流,白露中夜零。


公车有程期,仆夫戒我行。

青春携策赴甘泉,邂逅金陵北上船。


杰观并游鳷鹊底,高台同宿凤凰前。


飞身碧汉三千仞,散发沧浪二十年。

握手蓬门话太玄,如云车骑去飘然。


长鸣騄駬燕台上,淡扫蛾眉汉阙前。


是处名山藏彩笔,何人流水和朱弦。

河梁挥袂惜追游,五夜双龙拆斗牛。


皂盖欲飞燕阙底,青帆仍溯越溪头。


荧煌御气瞻华衮,慷慨穷交惜敝裘。

国士知从最少年,飞扬腾踏拟无前。


何难虎观名三百,总为龙门路八千。


太白东南孤配月,长虹西北远连天。

彩笔翩翩照画桡,青春曾赋广陵潮。


谁言鲁国风流尽,自许夷门侠气饶。


白发怀人犹四海,红颜结客已三朝。

双鸿迢递问柴荆,片鹢犹思下婺城。


祗愧烟霄勤物色,能从湖海擅时名。


遗音空谷闻三叹,大乐明堂重九成。

论文曾驻木兰舠,按部长怀使者劳。


岂谓青衿还绛帐,尚从黄绶问绨袍。


书传大禹千秋穴,赋涌灵胥八月涛。

锦瑟沈沈夜未阑,胡床明月坐来寒。


抽毫久愧门人籍,伏剑重登国士坛。


一壑龙门怀豹隐,千山燕阙话鹏抟。

历尽飞泉到上头,白云回望满皇州。


千峰不断秦关色,万壑长悬汉树秋。

片片青霞屐底移,半空岩壑转逶迤。


悲风万里来三蜀,落日遥天断九疑。


渭水秋光犹殿阁,昆池寒影自旌旗。

五夜扳萝到绝颠,俯看城郭带秦川。


携将太华峰头月,独听终南树杪泉。


千里河山朝白帝,九霄云雾失青莲。

缥缈青天华岳西,万峰云色绕丹梯。


行窥日月中华尽,坐倚星辰太白低。


阴洞古坛犹积雪,断崖飞瀑几留题。

大旆飞红叶,闲门闭绿苔。


双蛾辞玉洞,独马赴金台。


瓮挈中泠去,藜招太乙来。

乍拥三秋楫,言乘八月涛。


日华仙掌近,云色帝城高。


狱底占龙气,池头忆凤毛。

岂意青云客,飘然过草堂。


龙门留问字,凤阁待含香。


万树长杨外,千花太液傍。

不向长安去,何人奏客星。


物情违偃蹇,吾道寄飘零。


大泽寒收钓,高天暮放舲。

长安里第似幽居,水石流传亦到予。


芳会更移泉上酌,旧题多认竹间书。


能留嘉荫棠堪憩,谩适闲心草未除。

移官来共秣陵居,每诵清诗叹起予。


晚岁欲谐金石契,新恩重下紫泥书。


骅骝逸步谙长道,鹓鹭崇班上玉除。

清明上巳三月中,一春天气少冲融。
曈曈初日翳复吐,黄尘涨起西北风。


有客束书挟两童,南来两马一马骢。

甲寅诏下兴贤才,吴中多士轰春雷。


门外鹄袍那可数,一人独上黄金台。


宦途诘曲容不得,直向东海窥蓬莱。

淳风日已薄,恩义不相维。


吏无得于民,民顾吏有辞。


政化本不立,刀笔事愈卑。

浙尾带荒江,土与材俱薄。


吴季独终隐,楚黄亦晚错。


馀子不足数,眼明见卓落。

晦昧尘土间,有物遗琼琚。


一朝还故吾,欣赏知焉如。


什袭不足珍,清光照乘车。

清时起威凤,乃在丹穴藏。


羽毛纷五采,德辉周四荒。


负此仪世姿,竦身犹彷徨。

先生那得高眠也。
且为苍生一起。
正五月、嫩晴天气。

作吏三年,似仙去、玉鞭西骤。
看父老、攀辕卧辙,使君知否。
粉署含香风调美,玉堂彩笔需君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