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颓然不肯驻荒台,移入名园始快哉。


竦立正当青嶂近,静观疑有白云来。


池亭绿野添幽致,斧凿龙门想旧裁。

花径微通竹径幽,暮年清赏在林丘。


登临未觉三山隔,俯仰常随万壑流。


乐土自应多乐事,闲身居此得闲游。

郊居多与泮宫邻,回首清游迹已陈。


曳杖入门瞻庙像,穿林度壑访幽人。


远稽邹鲁衣冠古,近揖江山气象新。

白藕花边香已秋,西郊风物野亭幽。


未须短杖扶持病,且遣孤尊断送愁。


紫气近连飞凤阙,青山遥隔钓鱼舟。

暖玉流霞次第传,满前吟料自无边。


风回窗竹惊香粉,雨绣亭苔蚀紫钱。

接得刘公一纸书,从容邺瓦滴蟾蜍。


锦葵碧筱闲云底,小几疏帘暮雨馀。

蜻蜓上下波光静,戴胜飞鸣桑叶疏。


金琐乍开笼惯鸟,瓷盆欲放钓来鱼。

雪纸乱山春蔼蔼,冰弦流水夜溅溅。


胡床燕坐沈烟起,写入天台骨也仙。

池无鹅鸭恼菱荷,岛屿春来竹树多。


只许幽禽啼户外,醉眠长日到无何。

诸公相引入西京,谁似高哉鲁两生。


满榻清风同笑语,闲居相去一牛鸣。

水中荷叶捧青蛙,沙际凫雏咂蒋芽。


蛱蝶也应忧未解,故依谖草伴闲花。

最爱倪家水竹居,地偏人静石窗疏。


去年卷地西风起,不废东斋满架书。

一岁秋过半,池亭月更明。


疏烟笼柳淡,寒露湿衣轻。


坐久微云掩,谈高浊酒倾。

攻玉为方盘,可据以饮食。


又可安文枰,两仙相对奕。


簿书应接罢,胥不留踪迹。

异国携来看愈新,移当樽俎会嘉宾。


虽无绝艳惊流俗,为有清香得近人。


烛下更宜观态度,酒阑尤觉醒精神。

辟地不盈亩,点缀成阻修。


相招竹林逸,更作桃源游。


绰约新饮露,琅玕曾倚秋。

我入滇池数千里,载万卷书非得已。


不将一鹤伴琴来,多恐禽轩累行李。


宜园亭馆清如仙,周遮竹地梅花天。

君家卜筑倚花泾,风物佳时许叩扃。


石骨透烟通体绿,松身卧藓一边青。


纵横药树穿藤架,破碎溪山上画屏。

柳尽笼风,荷能翻水,望中竟绿暄萋。
布席清阴,冷香都上人衣。
午阶花影葳蕤。

携来一片石。
直压倒、江上三山无色。
名园堪永日。

轩户新成紫翠边,花光竹色借厨烟。


诗人莫浪夸盘谷,画手无工貌辋川。


何必吾庐在丘壑,要令是处有林泉。

肯将戏事扰虚怀,草木知名一样裁。


不放寸阴随手过,自开十亩待春来。


花边未许楚狂醉,江上应怜野老哀。

小雨冥冥欲作泥,晨光不负老人期。


绿阴苍藓初分坐,白石清泉共赋诗。


酌醴焚鱼谩今日,卖刀买犊定何时。

待次乡闾计索然,故人亭馆寓

白露何漙漙,黄华凄以寒。


北堂闻蟋蟀,南斗正阑干。


楚客心如玉,燕姬气若兰。

白酒映尊空,黄花裛露浓。


征歌来卫女,扶醉有巴童。


香雾沉兰圃,晴烟驻桂丛。

胜会高宾集,名园幽兴多。


野亭藏雨竹,仄径入烟萝。


几席香萦篆,笙簧鸟送歌。

地迥尘喧隔,林深暑气微。


移樽临曲槛,烂酌对斜晖。


世事浮云变,交游屈指稀。

天上归来早,城偏卜筑幽。


孤亭凌日起,高树接云浮。


睹凤人争快,登龙士愿收。

桂楫依沙渚,茅堂共酒卮。


经年劳注想,此日慰深思。


槛竹吟风细,流云渡苑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