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已见花开盈,复闻鸟语浅。


谁能并云轩,醉月辞轩冕。

门巷随村落,柴荆低拂人。


静轩无世味,盏酒是青春。

如今花色浓,吾屋自幽僻。


已忘穷与通,时复开云席。

独有青山思,不随芳草移。


今日东风至,花开仍故枝。

野云埋墅晚,城树掩江春。


门巷人烟古,云山屋宅新。


悲歌陶此世,尘土污吾身。

骑马访莲塘,东风花草香。


定如云谷里,不足辋川庄。


景好诗难状,心情俗易忘。

西湖貌得一枝来,长夏风轩尽日开。


老眼暗中时摸索,便知玉雪不能猜。

卜筑缙云山下村,缙云山色青满门。


承当春色花成段,领略朋簪酒满樽。


尽去机关驯虎豹,略推恺悌赦鸡豚。

风引晴云度去,腊催残叶飞来。


短景馀寒几日,安排都放花开。

入座山如屏障,卷帘风满衣襟。


正是梅花时候,怡融恰似春深。

尘埃归去五湖东,还是衡门一亩宫。


旧业旋从征赋失,故人多逐乱离空。


因悲尽室如悬罄,却拟携家学转蓬。

万古清淮照远天,黄河浊浪不相关。


县留东道三千客,宅锁南塘一片山。


草色净经秋雨绿,烧痕寒入晓窗斑。

十里青山冒雨来,谢家留宿一樽开。


举头忽见云穿月,侧耳遥惊水激雷。


坐久烛花如慰客,饮馀诗草愧非才。

寒食年年一度来,伤心扪涕陟崔嵬。


溪云欲雨还催去,更绕营丘百匝回。

东岭杉松手自栽,已成浓荫覆泉台。


满头白发行催死,能得生前几度来。

天地无终穷,万物乃刍狗。
勿夸杏为梁,何如瓮作牖。


昔闻巢氏民,仁义亦奚有。

繁花覆药栏,竟日自盘桓。


欲掇浮名易,能持晚节难。


蔬盘支岁俭,絮帽敌春寒。

冬青干已老,柏树亦萧萧。


紫殿岁年远,黄冠早晚朝。


井甘邻共汲,食寡腹常枵。

琳宫无俗务,书卷得相亲。


树影自知午,棋声不见人。


实为萧爽地,暂得自由身。

锦幢低,青幄紧。
结伴来游,个个沾金粉。
宛有瑶台千尺分。

十年骑马走红尘,非敢求为富贵人。


只愿似他龚处士,不馀不欠一闲身。

偶向林间寄病躯,七看圆缺印蟾蜍。


何言雾隐南山豹,只得人怜涸辙鱼。


衮衮光阴添一梦,劳劳精干落群书。

千里归来尽苦辛,见君依旧自由身。


始知绝学无文者,胜却翻书弄笔人。


案上方经闲白日,门前车马漫红尘。

绿竹林边白发翁,面颜犹似壮时红。


朝来卖药钱多少,又闪闲愁入醉中。

高隐郫城下,平地仍径还。


门开值冠盖,帘卷为江山。


沛雨人间待,浮云天外闲。

洋州太守驻双轮,佳句曾留渭水春。


一纪却题关右节,二篇才出屋间尘。


濡毫忽听山僧语,题柱须防县令嗔。

庄严模净域,金碧照晴霓。


土木有时竭,楼台无日低。


林泉藏好处,巾屦得安栖。

流水绕孤松,清风动疏竹。


俗客不到门,莓苔长新绿。

太山拔不动,流水激不回。


万古青天在,此心安可摧。

陶令归来五柳长,至今麦穗尚成行。


郊原日夕驱车马,谁见伊优只在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