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半亩虎门西,门临涨海低。


人随潮水至,马向落花嘶。


鸡黍高堂作,琴书稚子携。

家山归未得,又是看春过。


老觉光阴速,闲悲世路多。


风和吹岸柳,雪尽见庭莎。

苑里芳华早,皇家胜事多。


弓声达春气,弈思养天和。


暖酒红炉火,浮舟绿水波。

群生遂性得天真,阳景无私发秀匀。


尧历永从新律正,皇恩散作万方春。


华林日丽红苞拆,太液冰消绿浪新。

省署皆归沐,西垣公事稀。


咏诗前砌立,听漏向申归。


远思风醒酒,馀寒雨湿衣。

旭景鸾台上,微云象阙间。


时清政事少,日永直官闲。


远籁飞箫管,零冰响佩环。

渺渺春生楚水波,楚人齐唱竹枝歌。


与君皆是思归客,拭泪看花奈老何。

何地避春愁,终年忆旧游。


一家千里外,百舌五更头。


客路偏逢雨,乡山不入楼。

步辇出披香,清歌临太液。


晓树流莺满,春堤芳草积。


风光翻露文,雪华上空碧。

相见惜馀辉,齐行登古寺。


风烟结远恨,山水含芳意。


车马莫前归,留看巢鹤至。

旧雪逐泥沙,新雷发草芽。


晓霜应傍鬓,夜雨莫催花。


行矣前途晚,归欤故国赊。

今年华鬓色,半在故人中。


欲写无穷恨,先期一醉同。


绿丛犹覆雪,红萼已凋风。

梅坞飞香定,兰窗翠色齐。
水边沙际又春归。
领略东风、能有几人知。

柳弱眠初醒,梅残舞尚痴。
春阴将冷傍帘帷。
又是东风和恨、向人归。

诗家清景在新春,绿柳才黄半未匀。


若待上林花似锦,出门俱是看花人。

明朝晴暖即相随,肯信春光被雨欺。


且任文书堆案上,免令杯酒负花时。


马蹄经历须应遍,莺语叮咛已怪迟。

青草山前雨未晞,东风初解试春衣。


过淮柳短莺迟语,连海沙长雁欲归。


舴艋云中河水绿,秋千画里女裳绯。

烧灯城郭嫩寒天,早觉春光满眼前。


山翠全轻犹带雪,柳丝才长便宜烟。


佳人挑菜宁辞远,公子寻芳各斗先。

远客归未得,东风冷尚严。


烧痕山顶秃,春色柳眉尖。


病久医方熟,贫深酒债添。

星纪周天运,微阳气候新。


郊原初度腊,梅柳暗惊春。


故国无书久,孤峰入梦频。

日暖经冰泮,潜回律管春。


初惊柳色重,渐见草芽新。


樽酒留欢少,云溪入梦频。

空蒙山翠湿乌纱,逗密穿深一径斜。


谁画秋厓满头雪,石坛倚竹看梅花。

同时乞得杏花栽,一样高低一处裁。


自是春风不齐整,半零落尽半胚胎。

吟入梅花倚树腰,不知声撼雪飘飘。


山翁只道春无力,半日黏须未肯消。

兰未曾芽柳未丝,是渠春早是春迟。


草塘寻见春风处,问讯如何自不知。

竹边门自不须关,留与山云共往还。


芳草初齐梅点点,绿丝茸地鹿胎斑。

茸茸草色变枯荄,簌簌寒梅落径苔。


山顶雪惟朝北在,水边风已自东来。


不须银管催莺出,便好珠帘为燕开。

落日凭危堞,春风似故乡。


川流通楚塞,山色绕徐方。


壁垒依寒草,旌旗动夕阳。

生涯扰扰竟何成,自爱深居隐姓名。


远雁临空翻夕照,残云带雨过春城。


花枝入户犹含润,泉水侵阶乍有声。

良夜岁应足,严风为变春。


遍回寒作暖,通改旧成新。


秀树因馨雨,融冰雨泛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