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一桁帘波画不成。
嫩凉天气半阴晴。
隔墙风送卖花声。
婆饼焦啼晓户开,冷东风里惜残梅。
片云祇傍檐头宿,昨夜何山作雨来。
薄衣初试晓寒轻,云阁残阴雨弄晴。
落去好花微有恨,生来野草半无名。
丹心爱国劳难破,白发欺人镊又生。
春欲归时岂得留,杜鹃声里翠阴稠。
柳桥总是千丝恨,花径真成万点愁。
东土云山供我老,西湖风月称公游。
连朝檐溜几曾干。
韶华一似衰颜。
牡丹开尽木香残。
桃源晓色春茫茫,花气扑人和露香。
翠波溶溶泛晴阳,琼楼半露非烟长。
霓旌鸾佩杂花光,花光深处开琳房。
行逢二三月,春映掌中杯。
绿久山犹浅,花寒雨未开。
谁能奈愁得,拌不上楼来。
露掩枕屏香翠。
寒透合欢双被。
小窗初日晃帘钩,梦逐东风,惯惹梨花醉。
鸟语枝头碎晓风。
惊回珊枕梦惺忪。
春寒偏聚小楼中。
碧树当窗啼晓莺,间关入梦听难成。
千回万啭尽愁思,疑是血魂哀困声。
鸦啼细柳东方明,井上辘轳牵水声。
花奴满堂开翠屏,银炉烧麝素烟轻。
西原落落秦川路,白马花鞭几时去。
碧云初散扶桑树,六龙已驾羲和驭。
海上神山晓色分,琪花瑶草湿香雾。
双双彩凤栖梧桐,嗈嗈相应朝阳东。
细草迷岩路,平田带寺门。
春风游客少,宿鸟见人喧。
山翠当虚坐,花红落小轩。
旸谷风来力尚微,海棠花已映荆扉。
雷鸣地角宣春令,日浴波心散晓晖。
啼血鹃寒还树叫,寻香蜂倦绕林飞。
芦花江畔钓舟轻,欸乃歌狂浃隐情。
不着衣冠空世代,海天摇曳一蓑清。
干霄古木上蟠龙,响根禅林和晚钟。
历尽炎寒多岁月,森林共仰大夫封。
冰姿只合对蟾光,懒向繁华竞斗妆。
开向百花头上早,春风不改旧时香。
龙池润洒遍贞岷,霁色初开入望新。
野老莫愁天不雨,文仙原是作霖人。
仓麓云侵古渡头,前山影带碧波浮。
歌声何处迎归客,风度牛羊一笛秋。
孤城北面与山齐,山蔼苍苍度晓鸡。
报得浈州春信早,户思弦诵野呼犁。
绥水茫茫夹右洲,沙莹遥带远山浮。
洲名试听呼谁氏,颂德于今二百秋。
鼍海群峰接太空,共披春色坐曈昽。
烟开柳树新眉淡,溪染桃花绉縠红。
播谷数声知早计,维桑何处不轻风。
金冈胜概多,灵鸟生非俗。
名雒异凤凰,志不同鸿鹄。
烟花四望春,天地一声旭。
细雨梨花春梦破,梁燕将愁诉。
薄阴小阁日瞁瞁,宝篆轻烟、一缕袅东风。
星沙旧占游歌处,清景难留住。
东风剪剪柳毵毵,欲试罗衣尚未堪。
怪我春来愁不醒,杏花微雨似江南。
十里楼台花雾绕,宜雨宜晴,山色笼春晓。
杨柳梢头残月小,海棠枝上犹啼鸟。
兰帐玉人初睡觉,试问楼前,画舫开多少。
秀挺干霄木,清阴覆石坛。
翠摇风力劲,香湿露华漙。
倦鹤栖枝稳,凌霜耐岁寒。
独爱梅林月,枝头挂夕晖。
香魂如有约,皓魄意忘归。
疏影横斜浅,寒光掩映微。
云收天欲霁,山色倍增鲜。
万壑迎初日,千峰扫淡烟。
龙池深雨后,凤竹耸天边。
樵径通幽谷,云深鸟迹稀。
朝寻烟径去,暮逐夕阳归。
互答行歌乐,谁怜托业微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