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烟浪瀁秋色,高吟似有邻。


一轮湘渚月,万古独醒人。


岸湿穿花远,风香祷庙频。

萧索漳江北,何人慰寂寥。


北风人独立,南国信空遥。


烧坞新云白,渔家众木凋。

短航桥外泊,暮霭湿荷衣。


风正千帆上,溪虚一鸟飞。


潦黄山雨过,烧绿野春归。

清霜微月夜,红叶古塘西。


野港沿村曲,秋云接树低。


蟹灯寒照水,凫弋远侵溪。

清切临风笛,深明隔水灯。


堆场穿鸟雀,暗溜入沟塍。


年使扶行老,船催趁渡僧。

寒潮晚落半江空,烧带群山乱映红;


残角霜声愁雁断,难将送挂一帆风。

常诵苍梧云正愁,岂知理棹此间游。


火山冰井旧传有,桂水藤江相合流。


念远心如嘶北马,逾年行遍峤南州。

轻帆下阔流,便泊此沙洲。


湖影撼山朵,日阳烧野愁。


白波争起倒,青屿或沈浮。

贪程只为看庐阜,及到停舟恨颇浓。


云暗半空藏万仞,雪迷双瀑在中峰。


林端莫辨曾游路,鸟际微闻向暮钟。

细竹通凉,疏苔媚雨,晓帘慵卷。
窥花隔座,镜里暗传娇眼。
最怜他、伤春未工,画眉错问愁深浅。

客怀何处寄秋城,欲与长沙吊屈平。


江上逢人皆社约,舟中见树问山名。


烟波日静鱼龙晚,霜月天高杞菊清。

岸岸芦花白,空江多月明。


一帘秋色老,千里暮云平。


寒入霜前韭,香传雨后橙。

小雨笼阴护晚霞,柳边停棹听啼鸦。


湖光已绿皆春草,风信犹寒是杏花。


到处青鞋随蛱蝶,谁家红袖泣琵琶。

落日停桡古渡边,古今踪迹一苍然。


平沙尽处云藏树,远吹收来水定天。


正困东西千里路,可怜潇洒五湖船。

吴台越峤两分津,万万樯乌簇夜云。


吟尽长江一江月,更无人似谢将军。

树远天疑尽,江奔地欲随。


孤帆落何处,残日更新离。


客是凄凉本,情为系滞枝。

杨柳长条复短条。
梅花里接韭溪遥。
满舵阑风吹伏雨。

晚卸风帆泊市桥,税亭民屋总萧条。


秦封不到河边柳,送往迎来枉折腰。

月形如张弓,下影射秋水。


寒江风静时,逮目失洲沚。


渔歌去时唱,归和欢未已。

沿溯同一川,风波情岂别。


维舟暂相从,销忧自怡悦。


明发南北飞,离怀更秦越。

怪东风、不喜放晴光,朝朝酿春阴。
把春人滋味,酿成酸苦,都似秋心。
百五韶华有限,归棹阁江浔。

夕阳明灭。
流水声呜咽。
七里莺花今歇绝。

久客见华发,孤棹桐庐归。


新月无朗照,落日有馀晖。


渔浦风水急,龙山烟火微。

天阴行易晚,前路故人居。


孤棹所思久,寒林相见初。


闲灯忘夜水,清漏任更疏。

川光晚都白,岸色远全青。


明月随孤剑,浮槎送客星。


南飞鹊扰扰,北向雁冥冥。

渡头古树半栖鸦,树底维舟近浅沙。


风势北来潮带雨,海门南望水如花。


闲身随地堪乘兴,老眼逢山便当家。

同游有约兴腾腾,信宿寒江寝复兴。


假寐耦将孤鹤影,苦吟分得钓鱼灯。


春多滞雨愁为客,老厌风尘愧作僧。

百望西江未肯东,寤怀极浦起劳忡。


来帆却笑征刀涩,风力翻将水性穷。


近远予程俱莫问,流洄川意浑无终。

独坐冥思夜稍清,澄潭返映入舟明。


照来山月愁中影,流去烟波梦里声。


悔著僧衣迟一步,欲求仙路转多程。

久客扁舟倦,春溪百象玄。


溯洄频屈指,山水日齐肩。


中央一明镜,左右双翠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