禅者智隍,初参五祖,自谓已得正受,庵居长坐,积二十年。
师弟子玄策,游方至河朔,闻隍之名,造庵问云:“汝在此作什么?”隍曰:“入定。
”策云:“汝云入定,为有心入耶?无心入耶?若无心入者,一切无情草木瓦石,应合得定。
永嘉玄觉禅师,温州戴氏子,少习经论,精天台止观法门,因看《维摩经》,发明心地。
偶师弟子玄策相访,与其剧谈,出言暗合诸祖。
策云:“仁者得法师谁?”曰:“我听方等经论,各有师承,后于《维摩经》,悟佛心宗,未有证明者。
行思禅师,生吉州安城刘氏,闻曹溪法席盛化,径来参礼。
遂问曰:“当何所务,即不落阶级?”师曰:“汝曾作什么来?”曰:“圣谛亦不为。
”师曰:“落何阶级?”曰:“圣谛尚不为,何阶级之有!”师深器之,令思首众。
僧志道,广州南海人也,请益曰:“学人自出家,览《涅槃经》十载有馀,未明大意,愿和尚垂诲。
”师曰:“汝何处未明?”曰:“诸行无常,是生灭法,生灭灭已,寂灭为乐,于此疑惑。
”师曰:“汝作么生疑?”曰:“一切众生皆有二身,谓色身法身也。
僧智常,信州贵溪人,髫年出家,志求见性,一日参礼。
师问曰:“汝从何来,欲求何事?”曰:“学人近往洪州白峰山礼大通和尚,蒙示见性成佛之义,未决狐疑,远来投礼,伏望和尚慈悲指示。
”师曰:“彼有何言句,汝试举看。
僧智通,寿州安丰人。
初看《楞伽经》约千馀遍,而不会三身四智,礼师求解其义。
师曰:“三身者,清净法身,汝之性也;圆满报身,汝之智也;千百亿化身,汝之行也。
僧法达,洪州人,七岁出家,常诵《法华经》。
来礼祖师,头不至地。
祖诃曰:“礼不投地,何如不礼。
师自黄梅得法,回至韶州曹侯村,人无知者。
时有儒士刘志略,礼遇甚厚。
志略有姑为尼,名无尽藏,常诵《大涅槃经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