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眉样临风画不齐,溪光烟景总凄迷。
江南风日清明好,少多行人唱大堤。

不胜幽怨只垂头,镇日风光水上楼。
却为渔洋感摇落,秣陵烟景似残秋。

一掬风花付曲尘,江头无恙别来津。
可怜攀折长条尽,才送行人又送春。

袅袅垂垂罨御沟,春明门外不胜愁。
相思怕被青丝绾,尽日东风莫倚楼。

依依青眼占芳丛,怅望天涯落照红。


牢握乡心留枕底,忍看飘荡怨东风。

迢遥江路送行舟,去去行人不可留。


倒绾青丝寄怀袖,莫教飞絮乱春愁。

天末渺何许,江海思悠哉。
垂杨又见春碧,归梦入奇怀。
为问渡头老子,可借一帆风利,舟楫待君才。

灞陵桥畔晚依依,摇荡春光力尚微。


汉燕身轻斜亸袖,白蛮腰瘦不胜衣。


长条偏藉吹嘘力,弱质难禁剪拂威。

灵州城下柳,多被官军窃。


犹馀拂地条,更苦行人折。


无复眼窥春,不见花飞雪。

万缕千条拂钓矶,细腰无力晚风微。


阿蛮似逞娇痴态,几度傞傞舞绿衣。

雕梁燕,雕梁燕,年年岁岁常相见。

檐下犹垂芳草帘,镜中巳歇桃花面。

平生双处似双飞,诀没离魂不再归。

绡窗月,绡窗月,三五匆匆易圆缺。


往岁常悬两地心,今春忽照千年别。


窈窕欢同月下杯,翠翰纨扇几徘徊。

新杨柳,新杨柳,丝丝尽挂文园口。


芳鸟空啼碧玉枝,青楼不见红颜妇。


柳新人故愁奈何,忍对杨花历乱多。

香阶草,香阶草,蕙叶兰花绿闺好。


怪尔春风作艳阳,吹嘘不管人枯稿。


昔年陈草今复青,昔年佳人归杳冥。

青杨带芳堤,岁岁成枯凋。


黄枝被严霜,忽复攀春条。


草木有再荣,素发无还毛。

巫峡巫山锦树春。
垂杨垂柳著行新。
东风不是贪飞絮,为觅天涯未见人。

白马金羁人未回。
翠条仍自挂妆台。
黄鹂莫作藏身处,一入丝中遣不开。

千载姑苏送客时。
金昌亭畔柳如丝。
于今一树无人种,怕与春风管别离。

去岁今时别泪飘。
夫君留向玉关遥。
春风似为相思妾,吹动天涯万柳条。

上马出门去,玉鞭持赠郎。


感侬珍意重,莫挂柳枝傍。

乱风吹不定,折此杨柳枝。


风情□□柳,柳絮逐风飞。

门前三月雨,千树柳成丝。


长条不与折,那得绾别离。

欢爱并蒂花,侬爱同心草。


美草无人芳,好花凋谢蚤。

一经霜雪后,摇落不成丝。


万里歌杨柳,千门唱竹枝。


赠郎沾絮手,羞妾画时眉。

长忆都门外,低垂拂路尘。


更思南陌上,攀折赠行人。


行人经岁别,杨柳逐年新。

寒食东风已满城,小枝纤弱拂啼莺。
东君不惜离人苦,又向前年折处生。

官柳初开一抹眉,武昌城下乍逢时。
春来树树烟条绿,欲认何枝是旧枝。

袅袅吴兴柳满城,春光浓处白蘋亭。
来时金缕黄尤浅,看得枝枝叶叶青。

春至风花各自荣,就中杨柳最多情。
自从初学宫腰舞,直至飘绵不老成。

一段池塘萱草奇,其形便画理便诗。


到离形处画之妙,诗妙更无形可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