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积翠攒青,偏杰出、小山乔木。
清影下、婆娑午梦,黄粱新熟。
花酿蜡房蜂炼蜜,雪堆竹箔蚕登簇。

踯躅残红,听几处、催归鸭鵊。
隐隐见、平芜燕剪,落花波夹。
与我周旋从我好,用卿作达从卿法。

一抹修眉,阴阴见、远峰罗立。
曾记得、扶筇洞岕,亲携茗汁。
轻篓藏芽和露撷,新泉带雨捎溪急。

长日阴阴,隔阛阓、超然城市。
见一带、波蕖冉冉,汀蒲靡靡。
照箸冷淘槐叶脆,胶唇环饼松花美。

鸂鶒,烟扉外、三三两两。
恰几曲、清流似镜,碧波如掌。
牛背牧童支笠去,陇头馌妇腰镰往。

别墅苍梧,矗云际、龙鳞千尺。
凭水阁、风漪销暑,疏帘看弈。
尘拭琉璃罗翠盖,藻翻笭箵跳银鲫。

西风朝散汉臣班,万里江村一夜还。


题柱声名空画省,采芝岁月有青山。


烟开曲水频垂钓,日卧苍梧不掩关。

万里清江春水碧。
杨花乱点撩行客。
日午钓篷惊雪白。

已落无边木,犹诛不尽茅。


沙光迎远景,风力闹寒稍。


牧处高低路,渔时远近郊。

江上孤村日欲斜,秋光淡淡渺天涯。


几多田舍隐林薄,三两渔舟出荻花。


归路负樵劳息树,乱流浴马怒喷沙。

咸熙画图无与共,传世希微爱者众。


二李之后已寥寥,宣和当日尤珍重。


新图一旦落人间,神宫寂寞何时还。

城阙峨峨禁籞重。
梁家池馆闹春风。
韶光尽在花畦畔,生意都来草径中。

林梢纤月白,江上晚风清。


禾黍千家聚,梧桐一叶惊。


银河垂绿野,瑶露泻金茎。

翳翳景将入,凉风生夕襟。


暗蛩连野径,惊鹊绕疏林。


已与交游息,都无俗事侵。

南陆当炎日,西淋近水乡。


葡萄沾雨熟,菡萏出波长。


溪引观鱼槛,池开射鸭堂。

乡园惟旧业,凫鸭自为家。


宅比岷阳近,田依杜曲斜。


回堤侵芋叶,荒渚带蕉花。

共三年、重阳观海,九层阁上杯明。
挽天梯轳转,俨平揖上诗城。
强半中原诸老,便樽前忘老,也不胜情。

去年九月江城角,尚得临风把一杯。


今岁并无黄菊看,谁家更遣白衣来。


身犹是雁飞难泊,时不如潮去解回。

傍东篱、闲寻幽圃,一尊拟约渊明。
凭秋来高致,似寒蝶,惜倾城。
要倩花王低首,叹名园吟魏,换却春情。

山拥孤城枕大江,数间草阁寄吟床。


月笼沙碛当窗白,风撼潮声拍枕凉。


黄叶萧萧人不寐,青灯耿耿夜初长。

青山玉立暮烟紫,雁雁低飞落秋水。


树头斜日照寒沙,船杙寒潮两相倚。


老翁共言知若何,定言江上有风波。

浮家今拟动归桡,家在中洲宛转桥。


菊落秋英频扫径,池平春水渐通潮。


妻儿已解安容膝,亲友难忘是久要。

曾排公子难,会是美人恩。


偏馀歌舞意,潇洒叩柴门。

愁寂孤村阅九春,二樵烟霭若为邻。


素馨田外苦吟客,红翠声中肥遁人。


一昨梅香薰水部,只今蓬户笑山宾。

昔游九江郡,今寄九江村。


禹迹复何处,佗城非故园。


乡关生死泪,亲旧岁时论。

志在桑榆,灵雨后、星言夙驾。
休更说、洛阳纸贵,文章脍炙。
旧友应刘俱宿草,避人沮溺惟耕稼。
我有荒庐,才半亩、傍池渔舍。
门插柳、拟陶自命,也称林下。
夏日篱边开木槿,蚕时邻圃分桑柘。
棐几湘帘,修竹畔、雨丝烟沈。
平分却、百年是醉,尚堪轰饮。
吴苑笙歌春未散,冶城禾黍秋还稔。
词赋翩翩,全盛日、忝称同调。
留题遍、谢公别墅,蒋侯遗庙。
风月遨游闲是主,文章支派工于肖。
吴苑繁华,看年少、斗鸡走狗。
君只办、一编周易,三升清酒。
重席早推名下士,色丝解识碑中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