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姓隐吴市门,岩耕郑家谷。


赏心适淹留,衡庐谢栖宿。


眷言寄皋桥,讵睎梁鸿躅。

江左卜行藏,东山五十强。


难驯龙自性,吾让雁为行。


薜荔新裁服,旃檀不断香。

曾忆为郎久,祠官秩更清。


握兰趋建礼,起草直承明。


有梦寻东省,何人念长卿。

久欲蠲诗癖,三缄渐废言。
官闲时见猎,业在匪专门。
五斗知何物,千秋用自存。
箧笥犹存旧寄诗,品题何意复吾私。
玄言并入临池兴,彩笔兼传幼妇词。
羲献风流元代美,邹枚儒雅总堪师。
海内论骚雅,登坛几代兴。
江山留汗漫,风月竞腾凌。
工自穷应得,吟随困转增。
家住罗浮下,梅开万树春。
扬州官是阁,水部句还珍。
自失歌燕市,唯知问海滨。
荷衣鹤发老沧波,尺牍遥传念钓蓑。
目断天涯秋月满,梦飞江左暮云多。
新诗古调难为和,丛菊丹岩只自歌。
啼断愁猿一寸肠,月华依旧怨秋光。
自怜乱叶徒相乱,却笑长条未是长。
蘋末每当吟处起,莲花偏向落时香。
月圆天半众星斜,犹绕村烟未到家。
碧水鹤群惊自起,朱栏荷影曲相遮。
熏炉向客添心火,酒盏从他落眼花。
东边栽柳向西斜,月处安窗为雨遮。
鸟未欲啼行碧瓦,蝶初成梦宿寒纱。
香烧石鼎频添火,水注铜瓶自养花。
帘垂空阁雨沉沉,旧有题诗壁上寻。
窗柳独吹长笛玉,径泥犹露半钗金。
交枝绿树初窥影,见底寒泉自照心。
水绕回廊竹路低,落花零乱柳凄凄。
风憎言语吹黄鸟,波爱文章照锦鸡。
天远送将千转梦,雨寒飞作两行啼。
蜀道当年不凿牛,相如空老茂陵秋。
当歌谁解帘边语,掩扇犹窥面上羞。
柳色闭来金屈戍,鸟声啼到玉搔头。
镜里春山画未成,长眉羞见月初生。
雏莺已学千回语,落蕊犹含一种情。
化石自知头共点,触琴谁遣指能鸣。
何处繁弦复短箫,独眠江馆意寥寥。
春秋塞雁长年客,朝暮江流两度消。
入夜花光浮绿鬓,隔帘兰气吐红潮。
一重红树一重门,月在中天敢负恩。
佛火何年烧艳骨,愁城终日滞羁魂。
海棠莫劝悲时酒,幺凤犹传别后言。
船头过尽绿鸳鸯,船背春风落海棠。
竟日烟波悲去住,半生明镜照行藏。
心非对烛常添火,鬓未逢秋已变霜。
身学孤云到处飞,杜鹃枝上枉催啼。
自怜汉殿虚题扇,谁为秦王更卷衣。
月色苦临黄叶寺,潮痕寒尽白鸥矶。
不因秋色亦凄凄,天自高时海自低。
无垂杨处红帘出,有落花中白马嘶。
暝树低枝临水合,阴云拖脚到江齐。
打鸭惊鸯去不归,清秋空忆见时稀。
海边东日年方盛,眼底西风泪已飞。
万点水灯浮塔影,一层烟月隔帘衣。
秋一天时月一沙,青衫红泪对琵琶。
蚕生叶底终成茧,蝶死林梢尚抱花。
帘畔笑声金管歇,鬓边灯影玉钗斜。
魏宛沉沉薛夜来,九门排夜照平台。
拥帘舞女扶罗袖,隔水鸡人促酒杯。
低送晚风香辇过,倒悬秋月晓城开。
吴门别后渺天涯,千里传书客路赊。
何日庵前谈半偈,一瓶秋水玉莲花。
秋风南雁下翩翩,传得梁园白雪篇。
握里灵蛇堪借色,管中文豹未窥全。
登楼作赋怜清况,入署含香笑暮年。
飞舄今何处,遥怜无价珠。
月光侵座满,烛影照人孤。
雨过苔犹湿,阶明蚓乱呼。
爱弟邻庄意气雄,托将书札及秋风。
乍抛渔猎游初薄,才隔池塘梦已工。
狼籍素纨霜杵色,绸缪香露菊花丛。
卜筑南屏寺,多因太守贤。
榻移千竹润,书枕一床眠。
礼佛沉香火,看花细雨天。
无数夔龙集凤凰,禁城和气兆年芳。
南薰曲奏虞弦调,北苑花栽蜀锦妆。
玉泮浮来荔粉白,□镂分得衮衣黄。
爆竹喧声聒耳频,铜刀剧罢礼厨神。
闲翻玉历消残岁,窃幸金吾是比邻。
明日偕联集凤侣,今雷怅忆饲鸦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