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绝壁苍茫雾里看,振衣萝薜上千盘。


轩窗尽锁西山色,楼殿平分北斗寒。


雨过松声随锡杖,风回花影动瑶坛。

寻幽偕赋客,古刹乱云傍。


优钵千花净,菩提一树芳。


谈天游净乐,扫地坐清凉。

南晋今黄梅,东禅旧青莲。


曹溪竟何许,龙朔知几年。


我闻二祖师,属袂兹褊褼。

溪口闻法鼓,停桡登翠屏。


攀云到金界,合掌开禅扃。


郁律众山抱,空蒙花雨零。

玉簪花映清凉国,露泼冰姿日未升。


只是旧时香世界,水沉香气自薰蒸。

有寺焚香在,何人结驷来。


露花如雨落,贝叶不春开。


听法龙依水,窥禅鸟下台。

宝丛深夏白琉璃,高影慈云十二时。


愿物不为香饵取,在人非有玉环期。


一围天地浮沉共,半日山林老少随。

尝谓海棠春一梦,却成因果结天葩。


有同仙客夸桃实,不待诗人赋木瓜。


龙颔珠今归汝手,锦衣囊合在谁家?


明年燕子来时候,更与维摩作散花。

野旷烟光薄,林深暑气微。


乱蝉鸣觉路,一犬护禅扉。


花竹通诸径,旃檀大几围。

荒城残寺也相宜,水满池塘花绕篱。


席地双柑兼斗酒,随身一钵共军持。


黄衣零落前朝敕,青叶莓苔幼妇碑。

三寺参差见刹竿,开元形胜据龙蟠。


楼台影落青霄险,钟磬声传碧涧寒。


物物有缘香供盛,尘尘无碍法筵宽。

寺与人寰隔,西轩更远瞻。


云烟生卷箔,星斗半垂檐。


山对眉双碧,江空镜一奁。

灵山一别几经春,今日重来喜见君。


佛法一肩担荷却,黄鹤楼前第一尊。

宿雾酿成三日雨,晓风鏖退一天云。
落花院宇浑无事,闲拂碑尘看断文。
交情怜久别,今日此寻君。
话旧消清坐,开樽对白云。
乾坤空落落,世事总纷纷。
何处藏修地,禅房云水东。
院深无犬吠,门僻有苔封。
万里看雕鹗,三冬困蛰龙。
梵王宝殿郁重重,万叠烟花绕鹫峰。
珠树独栖玄圃鹤,瑶坛长起法池龙。
绣棂虚映江光入,残碣真看野藓封。
修廊千柱压城阴,山并庐山胜二林。
六月檐楹无暑气,四时山水有清音。
鸟飞不尽上方远,鲸吼希闻别院深。
海上东来转法轮,祖衣传久色逾新。
携将天目山中雨,洒向蛾眉石上尘。
行道要从无佛处,开堂须著有缘人。
十刹亲题请疏开,法筵击鼓动春雷。
自离南楚传灯后,重为东吴倡道来。
两柱承天行日月,六鳌从地涌楼台。
万刹飞灰海变田,是中孤塔尚岿然。
此山可谓有盛福,当世宜称第一禅。
直指人心怀达摩,洗空尘虑忆坡仙。
诏持玉节遍咨询,岭海重来白发新。
济世不存菩萨行,当年徒见宰官身。
痛怜世外何多劫,远想山中别有春。
亲承祖意振宗风,一派曹溪万折东。
傍石作亭怜卧虎,临泉持钵度降龙。
天开图画平山勇,人仰菩提四海同。
宝安资福称禅宗,肇基廨宇地位崇。
灵源杰阁淩苍穹,开山建阁祖堂翁。
辟支佛光犹白虹,柏树荣悴昭神通。
为约禅林兴便倾,况逢地主共题名。
笙歌入院还穿竹,野服披云更拉僧。
山阁松风飘远磬,石床花影暗残经。
望望遥峰紫翠深,轻车乘兴此登临。
山空佛屋烟常锁,地阒禅房藓日侵。
度壑不妨珠履迹,出岑宁是白云心。
灵泉绕涧泻浪浪,匼匝峰峦护法王。
梵宇时清禅定永,空山昼静道心长。
钟鱼列案知常课,花木盈阶觉妙香。
湖湘跋涉今犹近,淮海漂流昔早曾。
扰扰未能逃鞅掌,星星只见变鬅鬙。
驱车旷野犹飞雪,税驾闲窗已上灯。
高秋晴景适相牵,野寺重寻破衲禅。
山桂得霜滋老辣,野花临水尚新鲜。
清商合律公先调,大白长浮我亦眠。
古松萝葛蔓相牵,废寺旁遗只小禅。
桃李东皇先割爱,鳙鰅僧舍为烹鲜。
流觞合待稽山记,醉石还留处士眠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