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满天霜气扑帘旌,秋逼人来夜更清。


几点残星横汉澹,数竿疏竹拂窗经。


空庭落叶因风走,老树栖鸦见月惊。

竟夕如人语,风声在柳条。


寒虫留屋角,野烧入山腰。


小院秋将老,长吟酒未消。

独鹤有秋意,群鸦无静枝。


西风吹碧海,片月落清池。


木叶脱未已,岭云多自知。

问西风、甚时吹紧,催将鸿雁声悄。
菊花拌坼重阳蕊,凉夜月圆天小。
炉篆袅。

闭户无尘虑,幸免事干谒。


赋性实鲁钝,壮心竟消歇。


天际来冥鸿,飞鸣度城阙。

披莱觅高士,暮归霜满天。


东山月始上,万籁已悄然。


花气滋秋露,漏声滴寒泉。

秋夜虽渐永,未抵客愁长。


秋月虽巳圆,不照寸心方。


将心贮此愁,莫作万斛量。

夜对灯花语。
且随宜、果盘草草,两三杯数。
翠玉环中园五亩,自唱山歌自舞。

午夜凉生风不住。
河汉无声,时见疏星度。
佳客伴君知未去。

清夜炯不寐,虚窗入圆璧。


鸿雁正南飞,庭柯已改色。


四运无停景,欻见节序隔。

月上霜威重,烟消霁景分。


岭猿寒啸侣,涧鹿夜呼群。


天静纤毫见,山空落叶闻。

月华如水净无尘,千里相思总一心。


络纬篱边吟不彻,做成秋意十分深。

秋夜多愁思,虚堂风露凉。
观书灯可近,欲睡漏初长。
蛩响频催织,萤飞烁有光。
晴空光溢玉盘鲜,银汉斓斑斗柄旋。
此夕共为攀桂问,姮娥著付与谁先。
两年客帝畿,圆月浸秋辉。
今夜月圆时,风雨打门归。
年年此桂魄,不照今年客。
依依客馆夜燃膏,子夜羁愁无处逃。
闲炷炉香听夜雨,快斟杯酒读离骚。
休惊时节云何速,独吊古人殊不遭。
常记吾公诲语存,岂唯抚育念深恩。
要将礼义扶门户,常把诗书训子孙。
众耳尚闻垂绝语,尔曹无负起家原。
百年诗种世科存,三载相望两拜恩。
主簿从渠称大小,儒冠喜我到儿孙。
立身正要先忠孝,力学尤须造本原。
云收一点无,秋洗四山净。
野水吞长天,凉月分两镜。
倚湖阁虚窈,缘石竹修劲。
乡里千山月,尘埃两鬓星。
秋声虽是爽,客耳不堪听。
多泪风前烛,孤明竹外萤。
秋高天宇肃,草际霜华冷。
明月流清光,徘徊薜萝影。
予抱千古怀,其将为谁骋。
瑶席留欢友,金波对广庭。
重帘和雾卷,六幕极天青。
属玉东西馆,琉璃左右屏。
金行肃物岁功成,银汉西斜夜气清。
淡月似为吾辈款,短檠深见古人情。
候虫促织巧能语,露叶堕林微有声。
绿桂西风老,金波玉气明。
清霜酣夜色,群籁息秋声。
毛骨无遗照,关河共远情。
相逢长日坐如痴,瘦得吟肩耸过颐。
天意复生郊岛在,人心自逐古今移。
高秋月色行松顶,半夜山中读楚辞。
车马日西东,阮生途自穷。
三年辞旧国,今日又秋风。
边雁凄凉过,池花寂寞红。
秋夜不可奈,孤灯耿残书。
书中何所陈,兴亡鉴贤愚。
心兵忽森起,掩卷长嗟吁。
归棹湖中月,湖波静不流。
鸡声霜白浦,渔岸火红楼。
语默空遵水,星辰欲上舟。
客舍秋深自寂寥,那堪独坐思迢迢。
梧桐吹瘦西风叶,鳷鹊低横半夜桥。
眼底晴烽连朔漠,耳边凉籁八芭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