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万畦新稻傍山村,数里深松到寺门。


幸有香茶留稚子,不堪秋草送王孙。


烟尘怨别唯愁隔,井邑萧条谁忍论。

青天荡荡吞孤月,众星荧荧明复灭。


城中鸡鸣如苍蝇,城头画角哀鸣裂。


八月九月风惊沙,穷边夜夜吹梅花。

日上觚棱照彩游,西宫夜醮火初收。


沧池波色青门晓,长乐钟声碧树秋。


名岳采芝诸使出,中天筑馆万灵游。

晨榜催宵发,荒烟浦溆迷。


津遥微见树,村近稍闻鸡。


宿莽渔先起,残荷鹭尚栖。

角断钟残月尚明,谁家霜鹤唳蘋汀。


空檐竹上滴寒露,野水城边沉晓星。


清带离情穿碧户,远将秋思入苍冥。

声引秋丝逐远风,月轮移出上阳宫。


病来旅馆谁相问,玄发侵愁忽似翁。

落落寒衣恨转蓬,五更人在月明中。


庭前昨夜秋声急,梦里单衾客思丛。


叶下井梧随堕露,声闻城柝送长风。

一声林际天白,数点门外峰青。


昨夜雨来入梦,今朝叶落满庭。

秋色已飘零,凄凄晓更清。
芜城宿残霭,云日递微明。
瓦冷寒霜色,庭空槁叶声。
旦夕人语喧,泛舟北城曲。
十里望禅刹,飘若尘外躅。
是日秋宇高,清辉澹晨旭。
唱彻金鸡曙色开,银灯犹自落寒煤。
朱帘卷起梧桐月,满地清霜画角哀。
洗尘襟、尽堪消受,长廊风散微暑。
画中丰度三秋忆,淡囗帽纱衫贮。
天送与。
短杖策晨露,高天过塞鸿。
孤云宿危石,幽草生凉风。
秋色既如此,暮怀相与同。
希年七十又加零,渐脱尘缘万事轻。
冉冉壮心随岁减,萧萧衰鬓与霜明。
愁倾白堕嫌无量,老对黄花更有情。
扶桑西南丹桂林,初日照耀群峰青。
琅玕坠落天杳杳,芙蓉隔水秋冥冥。
我骑瘦马踏残雨,乘凉晏坐南薰亭。
清秋但觉晓犹清,起趁空明绕砌行。
在竹露沾星下影,出林鸦带夜来声。
烟随历乱孤光去,人语稀微众动生。
小艇穿香,虚亭受绿,半湖空阔。
露洗秋高,盈盈舞风叶。
鱼天际晓,还未掩、一痕残月。
幽居迩郊原,出户目已瞭。
闲携一枝竹,散步及秋晓。
寒烟引轻云,澹澹萦木杪。
鸡号天未明,柝静四邻寂。
疏星如联珠,残月悬毁璧。
风清鹤在林,露重水成滴。
巫子门前吹飓风,一杯瀛海白浮空。
周回已吞赤县小,浩荡直与天河通。
方壶员峤不可见,弱水更在三韩东。
鸡鸣戒早炊,晓日起嵎夷。
风力寒侵骨,霜华湿点眉。
招旌心望切,侍驾步行迟。
峭寒入夜逼窗纱,敲彻晨钟静不哗。
老树迷离横瘦影,半天残月听啼鸦。
一抹凉烟晓未收,露篱疏雨湿牵牛。
不知天上秋多少,昨夜西风到小楼。
众山围我独,极目但风烟。
政自门无辙,何须坐有毡。
谪龙才七日,鸣鸟待三年。
舜陶开利孔,山骨竟为齑。
野碓多舂土,溪船半载泥。
风烟秋更惨,瓦砾路全迷。
竟日风兼雨,荒山坐复眠。
收心葬书窟,飞梦入诗天。
宁戚歌牛下,昌黎拜马前。
一榜科名萃此门,当时盛事诧衣冠。
文章尔雅向歆上,标致风流晋汉间。
泪洒铜驼已荆棘,眼看华屋又丘山。
鸡唱秋窗白,萧无一榻虚。
开门残月在,梳发晓钟余。
未得如鸿鹄,终羞作蠹鱼。
风摇木叶惊栖鹊,露洒清音咽素蝉。
岚锁翠微山寺静,数声钟散道人眠。
雾敛云收,乱风拂拂生杨柳。
鸟啼莺奏。
帘幕寒重透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