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天地壮奇遇,丈夫留浩歌。
魂归辽海阔,诗比蜀山多。
战垒云犹惨,厓碑血不磨。
无事溺君志,独于诗爱吟。
古香吹欲盎,幽恨写何深。
万马悲横剑,孤蛩忆抚琴。
骂贼当年气至刚,儒臣风节比颜张。
清新诗句留寰宇,皎洁忠心达庙堂。
昔岭愁云空漠漠,浣溪清韵自汤汤。
诗正清新酒正醇,风流儒雅乐天真。
谁知花县称名士,不意沙场作难臣。
辽海石麟常对月,锦江竹马漫迎春。
穷经国士解谈兵,缓带经裘事远征。
诗赋不疏戎马地,纲常自镇死生情。
爱吟遗著生前草,忠节高标殁后旌。
丰碑高出浣花云,名入昭忠俎豆芬。
又得张君传信史,先生真不负铭勋。
崇庆忠贞光国步,武功文笔遍儒林。
奋髯读罢频挥泪,激起平生节义心。
廿六人中独擅名,纲常为重一身轻。
大呼逆竖风云变,纸上如闻咤叱声。
瑶编读罢忆纯臣,血字幽光映册新。
不有莱峰传盛节,千秋知己更何人。
文臣输饷到军营,倏值酋蛮挫我兵。
报国仗忠义,不在夸身强。
武臣职刀矢,文臣职糇粮。
粮存身与存,粮亡身与亡。
涔涔雅雨带黎风,锁院当年报警同。
芒射旄头横岭上,魂乘鹤背返辽东。
鸣琴跌宕传儒治,膏刃仓皇作鬼雄。
疆场事业厄蛮鞿,欲报君恩今已非。
猖獗凶酋原有种,善文循吏竟无归。
斜阳昔岭鸦千树,明月花溪庙半扉。
涖政西川越六年,臣心耿耿问苍天。
神人共鉴非凡令,士庶咸歌飞舄仙。
仓猝临危气益振,从容就义志犹坚。
森严华表记流连,今日重寻翰墨缘。
往事尚存前哲去,遗编能守后人贤。
先生气节堪千古,我辈来观已百年。
奈此跳梁小丑何,与粮存没矢无他。
明知将帅疏防甚,死为君王杀贼多。
吟草编成诗古雅,浣花祠祭泪滂沱。
漫道心伤昔岭边,苍穹端底慰英贤。
忠魂已着花溪岸,义像常留武庙前。
爵锡簪缨垂百代,名彰彝鼎列千年。
长材岂与数争衡,盘错翻因利器生。
三载焦劳筹国饷,一朝仓卒陷番营。
直将劲节还天地,不肯全躯负圣明。
忠魂今尚在,漫道死无传。
浩气冲巴月,丹心映蜀天。
名犹惊众畔,义岂愧前贤。
利器锋才试,争推吏治优。
惠偕风万里,明并月三秋。
已奏龚黄业,还担禹稷愁。
杰人将震世,岂止见闻多。
德拟金陶鍊,行如玉琢磨。
辞坛雄一帜,文阵破三科。
支粮闻寇急,御不藉同行。
气并巫山壮,戈随蜀月横。
挺身图报效,抛死计澄清。
腾茂循声噪锦官,谁知儒吏铁为肝。
狼烽直促青萍吼,马革凭收玉骨残。
一片忠心丹化碧,九重恩诏纸回鸾。
一死谁为不朽身,惟公致命备艰辛。
提刀壮志催妖贼,冒刃伤心诀故人。
辽海士原多气节,浣花祠可慰忠纯。
昔岭寒风落照殷,英魂千古炳人间。
屯粮绩著三军幕,陷阵躯捐一剑镮。
死尚握拳如卞壸,生能噀血亦常山。
我读文山正气歌,上为日星下岳河。
人生天地身许国,肯负七尺雄冠峨。
三寸毛锥博青紫,御侮岂足当干戈。
男儿血性本天成,报答君恩一死轻。
固是疏防由大将,还欣骂贼有书生。
诗篇末散精灵在,竹帛常垂姓宇荣。
烈烈孤忠志不违,挥刀斩逆逐霞飞。
一朝昔岭甘殉节,万古花溪沐圣辉。
崇庆恨无瞻德范,西充悲弗睹神威。
谩言明哲保生全,凡圣分途岂泛然。
肘腋难防身外变,肝肠不改性中天。
夕阳一片悲辽鹤,夜月三更泣蜀鹃。
节义孤臣立,文章藻士专。
古称三不朽,今孰两能全。
崇庆推名牧,陪京产硕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