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把杯莫唱阳关曲。
行客去、居人恨局。
屏山似展江如簇。

玉坛消息春寒浅。
露红玉、娇生靓艳。
小怜鬓湿燕脂染。

霁烟消处寒犹嫩。
乍门巷、愔愔昼永。
池塘芳草魂初醒。

远山学得修眉翠。
看眉展、春愁无际。
雨痕半湿东风外。

当时众里闻新曲。
拚一醉、移舟换烛。
清波快送仙帆幅。

风韶雨润催花候。
叹春恨、年年常有。
桃蹊杏陌相期久。

一枝曾傍西湖见。
杏花露、墙头粉面。
春情欲逐双飞伴。

官衙潦水频频戽。
似天半、银河灌注。
道南人在下流居,最苦。

桃蕊初谢,双燕来后,枝上嫩苞时节。
绛萼滋浩露,照晓景、裁剪冰绡标格。
烟传靓质。

千丝雨湿东风剪。
短墙外、红轻翠软。
绛绡重叠胭脂浅。

东风初到乌衣路。
开尽了、轻红千树。
癫狂不见当年杜。

酒垆残日山河渺。
怅陈迹、依稀梦到。
酽灯凉语浥春潮,古调。

绿云膏沐无心理。
向谁诉、分飞恨事。
蘸香鸳被半床闲,醉里。

梦魂飞过屏山曲。
见依旧、如花似玉。
天寒翠袖依修竹。

花须著蒂无情绪。
弹碎却、春痕几缕。
退红泼点栏杆雨。
莺声曲岸轻阴乍。
春水涨城南台榭。
谁家高结秋千声架。
闷来凭得阑干暖。
自手引、朱帘高卷。
桃花半露胭脂面。
今年一倍春光早。
燕子话,杏园消耗。
马啼踏遍青青草。
安排秀句描秋思。
正沉吟、湘毫欲试。
风前红叶轻于纸。
不知何物医花病。
又昨夜、绿窗风横。
莺莺燕燕商量定。
美人家在江南住。
每惆恨、江南日暮。
白蘋洲畔花无数。
残雪林塘春意浅。
倚碧玉、阑干日晚。
天涯五色明如剪。
沧江寒色落蒹葭,谢客群游感岁华。
无那霜风吹白发,不妨尊酒对黄花。
挥弦流水期钟子,满坐知音是伯牙。
鹓甃霜明欺晓色,一笑巡檐梅摘索。
犯寒小队出郊坰,攀折南枝饯行客。
此客端的梅样清,秋水为神月为魄。
宝钗整鬓双鸾斗。
睡未醒、熏风襟袖。
彩丝皓腕宜清昼。
柳丝丝外天涯路。
谩长是、朝朝暮暮。
玉龙哀曲难重度,怨入琵琶拨处。
小楼梦断莺声入。
最无奈、伤春伤别。
栏干寸寸闲愁积。
年时中酒风流病。
正雨暗、蘼芜深径。
人家寒食烟初禁。
月夜梅花下,开樽谁主宾。
梅花娇欲语,让我白头人。
娉婷楼上女,无乃花中神。
白云红叶啼幽鸟。
似春色、桃溪梦觉。
记曾人语此中闻,短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