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翠壁分明鬼斧裁,蕊宫亦自化城来。


寰中雨罢龙归穴,海上风生鹤唳台。


葛令丹垆今寂寞,陶君仙骨此胚胎。

迢迢石径入林端,未到黄茅力已殚。


鸟啄亦愁泥滑滑,雨声如竞雪漫漫。


剡溪兴尽真须返,蜀道歌成未是难。

芝火兰膏照积冰,五枝何羡彩云层。


岁寒并促群公席,春色先催百子灯。


乐府中霄歌玉树,酒船何日发金陵。

一片仙云入帝乡,寒岚依约认华阳。


玉池露冷芙蓉浅,过客空来礼影堂。

不用烧兰望玉京,人间无事不曾经。


大椿枯后新为记,从许人间小兆听。

小茅山下三间屋,养默斋中万卷书。


竹帛散馀嗟往事,海桑迁后复吾庐。


檐头树色低侵帙,门里泉流曲贯除。

偶上瑶台第一重,晴光翠色点芙蓉。


尘埋秦政千年璧,月照茅君九老峰。


汉室当时栖隐士,华阳何处觅仙踪?


我来不尽登临兴,独对苍岩万古松。

扰扰浮生外,华阳一洞春。


道书金字小,仙圃玉苗新。


芝草迎飞燕,桃花笑俗人。

不谓吾子住中馆,三年询尔江海人。


茅山翠微遇道士,始知正卧华阳春。


暮日不落照我至,黄冠紫衣晤语亲。

瑶草攀春空,衣舄生轻霞。


以我尘中目,瞻此天上花。

山椒丽飞殿,遥望际天涯。


不见龙镳客,空看洞口花。


衰颜怜日月,大劫小河沙。

师住华阳洞,别来音寂寥。


餐霞还妙质,将见大椿雕。


鹤举丹成日,鸡飞垆变朝。

希夷生爱觅仙踪,采药华阳洞口风。
幽径草香曾宿麝,古潭云暖旧藏龙。
丹成宝鼎铅花碧,箓秘琅函印篆红。
长松阴处藓斑斑,松下柴门昼不关。
一片山光来鸟背,数声渔唱隔溪湾。
洞天不雨云常湿,阆苑无书鹤自闲。
积雨初收曙色分,三山如画敛轻云。
花残紫陌闻莺语,草长青郊走鹿群。
本拟登临同谢傅,还期斋宿礼茅君。
江东道士张伯雨,灵书曾授大茅君。
瑶台鹤梦三清露,玉洞龙文五色云。
碧落空歌来幻眇,黄庭梵气结絪缊。
野鹤闲云伴此身,惊心岁月去如尘。
空怀抗手千秋想,已是平头六十人。
薄海难求安乐土,馀生自署葛天民。
少日轻浮老谬迂,居然保傅握中枢。
焚香帕首研邪教,趁草空心斥旧图。
误国京攸真父子,骄人洛闽旧门徒。
傅子远从溧水到,青鞋布袜真同调。
诮我疏慵策我起,振衣自愿作前导。
千回百折登峰巅,金坛城郭在眼前。
松风四面楼三层,木兰合抱丹井澄。
神仙高士两不闻,斯堂转以宰相称。
壁间旧榜慈云护,乾隆香会标名宇。
清磬一声崇福宫,老柏骨立显青葱。
赵碑戴记不可见,俗口竞说洪武龙。
山回路转深林薇,又到许公栖隐地。
月华如水吹溶溶,开窗恰对大茅峰。
阴森石壁数千仞,遐举或与笙鹤逢。
少时意气洵无两,瞿唐剑阁频来往。
山石荦确复荦确,入山径投元符宿。
仙都宋印已见收,圭符尚宝玲珑玉。
琼都琳馆今蒿莱,前朝经藏成飞灰。
笋舆晓出城南门,林间小雨时瑽琤。
瞥然苍翠落我眼,三峰天半相支撑。
近度平原远高岭,黄云风卷十万顷。
少从黑虎谷中行,晚得於菟玉琢成。
辍以赠君俱隐处,大茅峰顶看风生。
少年曾上三茅山,千岩万壑穷跻攀。
烟霏空翠不可状,弟兄联骑欣清闲。
回头五十有馀载,至今梦境犹班班。
振衣峰顶礼茅君,仙胄风流自昔闻。
名注紫台超万劫,位同丹鼎列三分。
金珰玉佩流玄诀,瑶草琼花绝惧氛。
巳字标形镇海东,辛墟应箓帝图雄。
天关日月藏昏晓,地轴沧桑接混蒙。
信有神仙游物外,漫劳宰相说山中。
玄草无心学解嘲,素书拟借异人抄。
峰当许掾儿孙列,树过茅盈伯仲交。
境秘华阳探洞壑,宫环句曲符林稍。
句曲仙人止善君,乱离何处避尘氛。
独乘一苇淩沧海,谁共三茅管白云。
丹井洗瓢分石髓,宝函封检秘天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