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锡山南下旧僧居,贤者今来借读书。
门钥自收桥板断,要教游客笑人迂。
别我诗仍物,先天第一花。
新春乘野艇,斜日到僧家。
雨化曾无力,风光渐有涯。
江左风流在,前梁复后唐。
壁分新竹色,台散旧芸香。
迹与仙风远,名随佛日长。
龙川簿领山东刘,家住营丘山之幽。
读书山中松桂秋,自言嘉遁胜宦游。
寒光落日低草树,绿野平芜接蹊路。
胡氏书楼建水滨,读书楼上念先人。
牙签万卷痕谁触,手泽百年迹尚新。
风前阑槛芸香满,雨后庭阶草带匀。
积雨豁新霁,清和美风日。
幽草萋以繁,嘉树荡初密。
危亭肃清敞,盛集任真率。
林下风流老隐居,心闲谩读数篇书。
催科政拙何能了,野鹤孤云愧不如。
两股寒泉五交络,围绕山腰遭束缚。
金锁朝垂铁石悬,玉绳夜浸银河落。
当时曾絷内难凶,至今千古流无穷。
尖石森然疑笋出,恰类龙孙启雷蛰。
草如箨解春雨香,树若枝凝晓云湿。
山鬼忍馋不敢锄,头角放倚青天孤。
百尺飞泉如瀑布,直泻悬崖几朝暮。
气迷云缕鲛绡垂,光射冰帘月钩露。
当年为唤锦袍仙,好咏银河落九天。
放生湖中有金鲤,身带铜环弄清泚。
年多变态神化龙,三十六鳞云气起。
已能济世成甘霖,令公涵育恩泽深。
怪石两分自中断,形势巍峨色璀璨。
令公试剑剑有神,应谶他年平内难。
锋铓不钝耀雪霜,匣藏三尺紫电光。
雨沐莲峰青孕孕,移来宜付中书卧。
东溟为砚云如笺,写遍长天愁欲破。
令公手携登玉堂,凤池波浸山苍苍。
空潭形圆小于瓮,寒泉注满波翻永。
秋蟾落影如明珠,夜永骊龙应起弄。
若能变作葡萄醅,酣饮吏部应时来。
无帆无楫空类舫,不经江涨波涛漾。
当年已办济川功,留得遗形岩石上。
纵令百丈那可牵,高歌击节时叩舷。
东龛古刹寄岩麓,令公读书有遗躅。
瑟瑟风语龙髯松,潇潇雨敲凤尾竹。
流传香火将千秋,晨钟暮鼓云悠悠。
女娲炼遗补天石,六丁下凿开岩室。
山灵閟护不敢居,留与令公读经籍。
至今犹听吾伊声,刚风吹度渊龙惊。
流水淙淙撼石梁,紫阳当户挹岚光。
何殊讲习居长白,自说流传属太仓。
药品君臣储满笼,书签今古积连床。
结屋紫阳山下村,承家今喜见文孙。
方抄已积三千卷,书读须穷十万言。
缃帙芸香蒸雨润,石炉药气散烟昏。
溪山读书处,衡宇窈且深。
白云起层巅,嘉禾秀繁阴。
缅怀郑谷耕,时为梁甫吟。
芳草生书带,香芸辟蠹鱼。
钩帘双燕入,长日坐看书。
闻道林塘景,萧然远世情。
苔阶多鹤迹,茅屋有书声。
曾著潜夫论,因传处士名。
哲人振英驾,志士感良遇。
矧余驽钝姿,而乃忝恩顾。
厕迹白玉堂,日夕仰弘度。
少年曾至恋岩阿,四百峰头慰浩歌。
枫树染霜寒路远,云璈归夏野蝉多。
石留古迹诗微落,洞近群真胜未磨。
盍簪楼外读书处,帘卷清幽景亦奇。
北望数峰遥接汉,南来一水细通池。
花枝欲醉春何减,天气宜人鸟自知。
壶山分得半岩青,小筑藏书宕数楹。
云絮晚凉当户落,苔花晴润傍琴生。
光阴莫放闲中过,学业偏于静里成。
羊城僻地筑幽居,幸得壶山仅亩馀。
苔径不嫌车马迹,芸窗常对圣贤书。
吾伊声歇犹思索,灯火光残尚卷舒。
嗟尔边孝先,胡为坦腹眠。
囊萤无腐草,映雪岂霜天。
凿壁邻尤远,燃藜木更坚。
近来闲过日,幽事颇相关。
远树开晴昼,归云当晚山。
宦情随处薄,诗稿逐时删。
鬲津之水流潺湲,蛟龙抱珠藏黑渊。
两岸杏花一万树,天风破碎生春烟。
丝丝寒食秋千雨,片片波面胭脂钱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