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底处烟林飞伯劳,春生诗思剩摇毫。


归来准拟扶头醉,日射花梢三丈高。

山晚江寒春雨疏,比来消息定何如。


竹舆行倦异乡县,赖得金楼引睡书。

遐想吴门人姓梅,高踪千古共徘徊。


橘中傥有商山乐,不必胡僧问劫灰。

当时勇决径归休,更有人愚似我不。


何许置锥宁免累,直须毕娶始无忧。


频遭白眼伤流俗,谁向青门念故侯。

不知淫潦啮城根,但看泥沙记水痕。


去郭几家犹傍柳?


边淮一带已无村。


长堤冻裂功难就,浊浪侵南势易奔。

轧轧箯舆猎晓霜,孤征无复共椒觞。


浮生物物身为累,垂老年年节是常。


稍听村田喧鼓笛,遥怜儿女欠衣裳。

县街长五里,当路卧耕牛。


民户时常闭,官征琐屑收。


永无灯火市,况有管弦楼。

三天竺路渐平登,高似雷峰塔几层。


山到无人行处好,松阴万树立孤僧。

石溪清浅不容舟,但有常常绿水流。


莫道江湖风浪阔,此中涓滴是源头。

少人行处路方佳,半著僧鞋半草鞋。


直到全无马粪处,山僮竹帚扫松钗。

武林风物异他乡,三竺山行草亦香。


村落寻常绩麻处,隔帘时复见红妆。

歙州民与睦州民,比似吴儿大较贫。


为问山中有何好,山中剩有读书人。

蕨拳欲动茗抽芽,节近清明路近家。


五日缓行三百里,夹溪随处有桃花。

青溪元是歙东乡,吾祖于时肯宝黄。


避地江南结庐处,同时邻舍有严光。

花间预想到家时,笋蕨堆盘荐酒卮。


点检儿童参小学,招呼朋友说新诗。

野桃篱落鹊双鸣,春晓微寒放嫩晴。


汛扫松楸家已近,犹馀七日是清明。

刺桐花发草如蓝,欲卸绵袍剪纻衫。


一夜春霜忽如雪,江南天气不宜蚕。

夜寒如觉有猿吟,积翠重苍万壑深。


下水轻舟弦脱箭,盘山细路线穿针。

晚风微劲喜新晴,夜半船窗漏月明。


卧看孤篷摇水影,悠然枕上一诗成。

水杨梢上欲绵飞,犹觉春寒未解围。


为怕江风吹客梦,船篷缺处塞蓑衣。

乘时盗贼起风尘,战血苔痕几度春。


古庙仅能存大树,荒山犹自少行人。

立岸儿童看客过,人烟近处放牛多。


万株漫自栽桑柘,一缕何曾织绮罗。

覆野春阴不肯晴,舟中无酒亦无饧。


故教客子知寒食,时有梨花一树明。

世故时时异,年华物物新。


溪声添夜雨,麦事待晴春。


草棘扃空户,岩崖伏冻人。

人生千万事,都不似归来。


是泽鱼堪钓,何田稻不栽。


客行元亮邑,家寄子陵台。

舟楫仍鞍马,年年事远征。


长禁波浪恶,罕见道途平。


诗酒唯疏放,乾坤尚甲兵。

陂满风初漾,林明雪未残。


路泥尤觉远,野阁不胜寒。


军过开门少,村稀觅店难。

土入江东厚,民方浙右醇。


疏松冈路雪,晴麦野田春。


往事更离乱,衰年厌苦辛。

雪后江南路,新晴野日浓。


车舆通旅客,篱落聚村僮。


澌解波□□,泥乾土未松。

郊行胸次爽于秋,岁稔天宽百姓忧。


但有樵人歌陇上,永无廷尉望山头。


最宜旷野开诗思,未觉他乡动客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