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道人何处是生涯,山绕孤村水绕家。


鬓里雪霜全扫白,胸中梨枣旋开花。


已乘绿景功初就,更服黄精善莫加。

百岁光阴日半斜,因缘已透更何嗟。


饱参禅窟传心印,一见桃溪悟落花。


了得顿门方自在,修持径路断无差。

松竹回环十里阴,一声啼鸟觉山深。


道人睡足北窗下,一榻清风直万金。

白发苍颜老,孩童三尺身。


向来阳刺史,留得道州人。


凫膝应难续,龟趺卒莫伸。

画省归来谢缙绅,傍梅观易最清真。


孤根下应先天气,太极中含大地春。


傲睨乾坤双老眼,婆娑香影一吟身。

玉笙声断海风寒,曾访丹丘觅大还。


万里蓬瀛黄鹤晚,十年云水白鸥闲。


花开把酒吟消日,茶罢携琴坐看山。

却欲东郊去,还寻北渚来。


江翻垂木动,风过杂花回。


馗道迷朱毂,虚空见紫台。

鉴尽公卿写尽真,此心澄彻故通神。

妙绝新亭九宫下,似杯非杓异山罍。


昔从树杪泠风去,今向天边洒雨来。


芥子量应容宇宙,黍珠境不外楼台。

层轩俯江竹,欹枕对连山。

雨止烟霞集,洲回鸥鹭闲。

紫霄行有径,白日户无关。

道人铁脚更铁冠,山人铁面仍铁肝。


道人山人两相值,面色脚色俱苍寒。


道人锋棱厓骨削,山人剑气星斗干。

云中龙,变化隐隐见其鳞。
支公与林师,仿佛云一人。


方袍白足采兰蕙,僧伽未必非灵均。

东观同为客,南阳老鍊师。


玉京遗草莽,庐岳借茅茨。


泣鬼多将字,饶人半在棋。

芙蓉南浦开,开士玉关回。


万里辽城鹤,仍栖朝汉台。


久游生古貌,相对出新裁。

旅鹢辞胥浦,探车入景山。


岱云摇缅意,齐鹿对高颜。


玄水珠将觅,黄舆金再还。

山豆花开野菊秋,隔林茅屋是丹丘。


客来问道惟摇手,随意清泉绕屋流。

芦荻风起横塘秋,双双贞鸟相匹俦。


恶彰文彩敛锦翼,还防罗毕藏沙洲。


水墨吴兴号逸品,诗篇崔珏称名流。

两脚不踏咸阳尘,两眼不逐潇湘春。


胸中乾坤照万古,奇偶纵横何足数。


闭门有竹食有鱼,遗子有田家有书。

冲寒索去一何忙,当日诗盟忍遽忘。


薄宦于人信箕斗,老怀惟子不参商。


自怜胜日方悬榻,好趁春风便促装。

一筇历遍海边山,每见钟鱼便破颜。


瘦柏形骸虽已老,断云踪迹本来闲。


向来危死干戈际,此去相望梦寐间。

老耕南郭一畦田,饱食安眠久愧天。


更与殷勤厌螟螣,一冬三白记今年。

戛戛寒风袭敝裘,积苏宫观恍神游。


要寻仙客攀琪树,更倩王孙记玉楼。

瘦筇盘礴越江边,笑我孤灯照夜禅。


当日期穿水牯鼻,莫年犹著野狐涎。


忙中弦望惊三易,圣处阶庭让一先。

渠家五桂后,卜宅近青郊。


老竹窗前干,寒松屋外梢。


才抛汗脚袜,真得盖头茅。

卧病久不出,四郊霜叶红。


摧颓元属我,鲜健不知翁。


莫惜书频寄,深思酒一中。

昨偕赵居士,同宿赞公房。


树暗朝疑雨,山寒夜得霜。


经营炼丹地,拂拭坐禅床。

故人应白发,今我尚华颠。


旧约鸥能记,新诗雁不传。


功名画地饼,岁月下江船。

正谛危欲断,谁胶能续弦。


要为师子吼,莫看野狐禅。


小住真聊尔,相逢独岿然。

丹成会见君身蜕,我欲从之更问天。


唤醒横江孤鹤梦,凭君持此叩坡仙。

几年烟雨锁苍苔,咫尺侯门路不开。


夜半一声横笛处,道人随月过山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