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嫦娥天上人谁识。
家在蓬山烟水隔。
不应着意眼前人,便是登瀛当日客。

试问禅关,参求无数,往往到头虚老。
磨砖作镜,积雪为粮,迷了几多年少?毛吞大海,芥纳须弥,金色头陀微笑。
悟时超十地三乘,凝滞了四生六道。

劝人行善,自做修行,两般于道相宜。
须避俗中乡土,且要相违。
妙药沈疴救护,更不择、贵贱高低。

长安桃李花,下有万人行。


人人各有役,一人牵一情。


孜孜彼因利,汲汲此为名。

旧斋松老别多年,香社人稀丧乱间。


出寺只知趋内殿,闭门长似在深山。


卧听秦树秋钟断,吟想荆江夕鸟还。

徒劳悲丧乱,自古戒繁华。


落日狐兔径,近年公相家。


可悲闻玉笛,不见走香车。

岐路今如此,还堪恸哭频。


关中成久客,海上老诸亲。


谷口田应废,乡山草又春。

岁暮见华发,平生志半空。


孤云不我弃,归隐与谁同。


枉道紫宸谒,妨栽丹桂丛。

长安牡丹开,绣毂辗晴雷。


若使花长在,人应看不回。

秦地平如掌,层城入云汉。


楼阁九衢春,车马千门旦。


绿槐开复合,红尘聚还散。

西镇何穹崇,壮哉信灵造。


诸岭皆峻秀,中峰特美好。


傍见巨掌存,势如石东倒。

汉宅规模壮,周都景命隆。


西宾让东主,法驾幸天中。


太史占星应,春官奏日同。

无事今朝来下狱,谁期十月是横河。


君看鹰隼俱堪击,为报蜘蛛收网罗。

传闻圣旨向秦京,谁念羁囚滞洛城。


扈从由来是方朔,为申冤气在长平。

已雪又复雨,天寒行路难。
船中寒尚可,未若堰头寒。


已雨又欲雪,泥深行路迷。

算橘租菱小市哗,堰头桥尾约千家。


人家已尽无人处,时见芙蓉一岸花。

客从函谷过南州,略说长安旧日愁。


仙隐有峰存紫阁,僧居无寺问红楼。


兰亭古瘗藏狐貉,椒壁遗基牧马牛。

旧宫贤相筑,新苑圣君来。


运改城隍变,年深栋宇摧。


后池无复水,前殿久成灰。

水面微风动杨柳,客船吹笛月明中。


远人江海多归思,卧看流星度水东。

坝北坝南河水平,客船争缆水云腥。


乡音吴越不可辨,灯火黄昏如乱星。

来往长安未定居,暂将僧舍当吾庐。


空中说法凭铃语,枕上朝饥听木鱼。


因果分明休问佛,行藏自信罢占书。

科名再得年犹少,今日休官更觉贤。


去国已辞趋府伴,向家还入渡江船。


雪晴新雁斜行出,潮落残云远色鲜。

青春思楚地,闲步出秦城。


满眼是岐路,何年见弟兄。


烟霞装媚景,霄汉指前程。

上清真子玉童颜,花态娇羞月思闲。


仙路迷人应有术,桃源不必在深山。

宵分独坐到天明,又策羸骖信脚行。


每日除书空满纸,不曾闻有介推名。

十年谪宦鬼方人,三遇鸿恩始到秦。


今日九衢骑马望,却疑浑是刹那身。

雨后夹衣初冷,霜前细菊浑斑。
觚棱清月绣团环。
万里长安秋晚。

青楼狭邪妇,秦月照眉鸦。


荡子嫖姚幕,寒霜作鬓花。


功成万户赏,莫向枕边夸。

长安半轮月,霜色满金河。


侠客闻刁斗,天山一剑过。


横穿郅支塞,归骑晓星多。

浩浩看花晨,六街扬远尘。


尘中一丈日,谁是晏眠人。


御柳舞着水,野莺啼破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