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我爱师开方便门,闻人有疾足先奔。
何须端坐禅床上,始是如来不动尊。
城里丛林一唾捐,收身微笑寄湖边。
此生直欲看山老,不住真为出世贤。
野屐懒穿双露脚,云裘嫌重右披肩。
大士本宿植,妙年离世纷。
定心驯海鸟,诗语淡秋云。
与物曾无著,收声恐有闻。
林泉久安住,心境两无尘。
禅外牵馀想,诗中老此身。
虚怀延海众,雄辩服谈宾。
昔以医名著,今兹祖意传。
众生如不病,大士自安禅。
貌等涧松古,性同山月圆。
方外得师晚,相逢出古心。
交成真合水,意在始知琴。
宦路尘泥久,禅扃岁月深。
大士安禅外,孤亭旷望中。
物无形可遁,心与境俱通。
日月光应倍,江山气更雄。
居易青衫旧,安仁素发新。
愁思中酒圣,贫忍论钱神。
白也诗谁敌,潮乎笔更亲。
风雨飘摇绀宇摧,百身古佛尽莓苔。
政须豪士修檀施,定自诸天打供来。
向晚钟鱼犹短气,只今龙象亦生哀。
仙翁久矣骑鲸去,华表终朝化鹤来。
更待蟠桃千岁熟,慈颜应认手亲培。
桑下戒三宿,我此尚留恋。
曹溪悟一宿,我复无知见。
镇公房逊客,所须如执券。
海上东来转法轮,祖衣传久色逾新。
携将天目山中雨,洒向蛾眉石上尘。
行道要从无佛处,开堂须著有缘人。
十刹亲题请疏开,法筵击鼓动春雷。
自离南楚传灯后,重为东吴倡道来。
两柱承天行日月,六鳌从地涌楼台。
新公邀作爽溪游,为说前朝有此楼。
云气远开天北极,风光仍在水西头。
虚檐古瓦缘苍鼠,曲涧轻波漾白瓯。
天水空明接杳冥,老禅三昧解通灵。
欲将东海为平地,尽卷西江入净瓶。
宿霭微分沙鸟白,晚风犹带毒龙腥。
天台老衲两眉庞,自起高楼枕石杠。
煮茗别开留客处,论文多近坐禅窗。
冥鸿散去犹相逐,独鹤飞来不作双。
老去无因接胜游,题诗烦寄海云楼。
天空直与海无底,云起正当楼上头。
黑水几程通直谷,青山一发是瀛洲。
沧洲三月住星槎,闻访青原隐者家。
四老咏歌能玩世,百年聚散若抟沙。
饥来且食书中粟,老去空悲镜里花。
太息衰年七十强,经旬留宿赞公房。
上堂也趁阇黎饭,入阁仍分般若汤。
华渚虹霓生雨气,法筵龙象识天香。
费家洲上元公塔,又见前身示见时。
舍利放光成五色,牡丹分供作千枝。
法门总是西来意,经藏兼传古注诗。
白云窝里烂如银,不住虚空着幻身。
趺坐也教龙入定,巢居还许鹤为邻。
自缘色界闲来往,谁与天香作主宾。
新赐袈裟染茜红,拈花消息悟灵峰。
大开海会容三教,远致嵩呼祝九重。
贝叶有书驮白马,葛藤无语问黄龙。
昨日相从访了翁,妙高台上数宵同。
十年只在分阴里,万法都归一默中。
扬子江山仍落照,越王城郭又西风。
毵毵白发旧儒臣,几见江南物候新。
问讯枉烦林下士,变衰只似梦中人。
隔帘听雨常经久,倚户看山不厌频。
万刹飞灰海变田,是中孤塔尚岿然。
此山可谓有盛福,当世宜称第一禅。
直指人心怀达摩,洗空尘虑忆坡仙。
诏持玉节遍咨询,岭海重来白发新。
济世不存菩萨行,当年徒见宰官身。
痛怜世外何多劫,远想山中别有春。
亲承祖意振宗风,一派曹溪万折东。
傍石作亭怜卧虎,临泉持钵度降龙。
天开图画平山勇,人仰菩提四海同。
记得危岩倚石楼,西湖烟景坐来收。
遥岑寸碧空王殿,断岸飞凫独客舟。
九曲屏山因雨洗,六桥练水带花流。
城南看花花正开,清明微雨洒尘埃。
路从周处台前过,山转曹彬庙下来。
堕地游丝轻复起,近人娇燕去仍回。
天界归来亦已迟,庭松此日定回枝。
山中结社无灵运,海上留衣有退之。
鹤去云霄随锡杖,龙收风雨入军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