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月暗云迷度杳冥,飞鸣未肯落寒汀。


得无田里声相似,独此长官能细听。

山城酒薄客愁浓,卧厌秋霖万事慵。


九月十月忽飞雪,北人南人俱笑容。

西风吹梦楚江秋,雁正来时妾正愁。


怕有帛书天外至,画眉未了急登楼。

星汉欲沈尽,谁家砧未休。


忽闻凉雁至,如报杜陵秋。


千树又黄叶,几人新白头。

一声边雁落,孤客最先闻。


是夕芦花渚,扁舟宿白云。


烟迷南海影,风断洞庭群。

雁门无数雁,一夜尽南飞。


我忆罗浮暖,难将雨雪违。


愁来弄羌笛,梦里著莱衣。

路绕秋塘首独搔,背群燕雁正呼号。


故关何处重相失,碧落有云终自高。


旅宿去缄他日恨,单飞谁见此生劳。

久作他乡客,深惭薄宦非。


不知云上雁,何得每年归。


夜静声弥怨,天空影更微。

断行哀响递相催,争趁高秋作恨媒。


云外关山闻独去,渡头风雨见初来。


也知榆塞寒须别,莫恋蘋汀暖不回。

菰老芦黄障浅池,晚晴初喜冻云披。


忽惊鸣雁霜中度,似觉秋风塞上移。


胡骑漫劳矜碎柳,栖乌正自㨂寒枝。

危栏秋尽偶来凭,霜落秋山爽气澄。


谁道衡阳无雁过,数声残日下舂陵。

萧萧疏叶下长亭,云淡秋空一雁经。


惟有北人偏怅望,孤城独上倚楼听。

细草摧霜,寒风败叶,楼头一雁初鸣。
偶来嘹呖,何事恰关卿。
惆怅沙平月落,衡阳路、几点峰青。

鸣雁南方去,人今北地闻。


水寒沉塞角,沙暮起秋云。


独叫如求侣,相呼恐失群。

见汝今南下,怜予一望家。


乱声求侣急,高影背人斜。


月静林无叶,云寒菊有花。

海国凉秋白雁声,行人一骑发边城。


故乡闻此肠堪断,况复今朝在客情。

可怜饮啄镇随阳,何处闻时最断肠。


万里波涛九秋后,五更风雨一灯旁。


乾坤莽莽连舟楫,缯缴纷纷幂稻梁。

楼头闻过雁,只影不成双。


一夜狂夫梦,相随到九江。

后雁来何暮,春风万里情。


江南多燕子,无处觅同声。

四海困横绝,经年长往来。


雪霜空尽力,道路有馀哀。


水宿稻梁薄,云深罗网猜。

万里黄沙白草秋,行人归及楚江头。


从知汝亦伤心者,来自燕云十六州。

何处人惊起,飞来过草堂。


丹心劳避弋,万里念随阳。


影断风天月,声孤荻岸霜。

晚节闻君道趣深,结茅栽树近东林。


禅师几度曾摩顶,高士何年更发心。


北渚三更闻过雁,西城万木动寒砧。

季秋鄱岸阴阴雨,残苇折荷翻白涛。


此夜孤舟闻雁语,隔云何处认风毛。


随阳影惯湖波险,避弋心惊塞角高。

惨澹胡风起,连鸣上碧霄。


才闻秋浦外,巳复夕山遥。


哀故欺霜角,清应断夜箫。

去年闻雁江湖边,尔时异乡望白云。


今年雁南身更北,可怜送目怀居人。


我生羁旅自南北,雁飞何为亦远役。

冬夜何漫漫,北风扇凄恻。


始闻南飞羽,稍稍过我侧。


来宾无乃后,恐非岁时忒。

长风送羽翼,千里逐阳和。


朔漠应飞雪,江湖始见波。


识时机不浅,愁旅叫空多。

霜风吹雁入南云,千里征人枕上闻。


欲问梁园近消息,月沈星转五更分。

三径久不扫,篱根长绿苔。


秋声随雁入,花意待人开。


予亦自知老,宾从何处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