千年诗脉

从《诗经》的婉转起调,到楚辞的瑰丽奇崛;从建安风骨的慷慨悲凉,到盛唐气象的恢弘壮阔;两宋词心的细腻精微,乃至明清诗坛的百家争鸣。云对雨古诗网沿着三千年诗歌长河溯源而行,带您品读百家经典,感悟诗家心路,见证中华文脉如何在一代代诗人的笔墨间流转生辉,铸就不朽的文学丰碑。

全部 唐朝 宋朝 元朝 汉朝 明朝 清朝

夏日不苦热,病躯能少康。


数峰楼上景,六月雨馀凉。


今古两虚器,乾坤百戏场。

逐日愁闻雨,今朝喜遇晴。


云开山献状,月出海生明。


天地有常理,古今无限情。

镇口东西瀑,微流不快人。


如何一夜雨,便作两虹嗔。


蓦地许到海,从天且泻银。

湿云待向三更吐。
更是沉沉雨。
眼前儿女意堪怜。

肃城邻上苑,黄山迩桂宫。


雨歇连峰翠,烟开竟野通。


排虚翔戏鸟,跨水落长虹。

夜雨喧旅枕,晓径深春泥。


奔流自山来,转眼忽渺弥。


微生抱羁蹇,老病凌攲危。

落日在烟树,云水两空蒙。
澹霞消尽,何事依约有微红。
湖上晚来风细,吹尽一天残雨,苍翠湿千峰。

蓐收始用事,健行肃乾刚。


微飙生淅沥,一雨洗亢阳。


香罗阨团扇,玉碗辞蔗浆。

江城夏六月,大旱草木黄。


稽首文殊师,驾言天池阳。


为乞一斗水,普救千里伤。

秋深时节在家乡,忆得黄花未著霜。


故国不堪回首望,绿樽辜负五重阳。

近晓残更挽不留,窥檐起看月西流。


空庭草树俱无语,只有寒螀解说愁。

只今风露欲凋荷,前月牵牛已渡河。


络纬独知秋色晚,芭蕉添得雨声多。

九衢残暑厌风埃,两日阴云遂不开。


造物固应知客意,急催新雨送秋来。

晚日纤纤出,痴云阵阵回。


风林无定翼,晴汉有残雷。


白水自天去,青山随眼来。

造物有佳思,放晴娱薄游。


湖光散凫雁,野日下羊牛。


水欲满旧壑,草还青远畴。

小园西百步,五亩未为悭。


得雨草皆满,无风花自闲。


尽清全赖水,论足尚亏山。

罨画楼台著色山,雨馀濯锦未全乾。


游船醉眼迷歌舞,不似闲人静处看。

雨重杨丝不曳风,小舟斜出断桥东。


分明几点闲鸥鹭,着在西湖便不同。

堤上西风柳叶疏,雁浮新影照平湖。


闲云本自无心出,却为玄晖了画图。

秀岭归云里,华谯夕照中。


登临终不数,吟笑近多同。


麦秀知春力,人和验岁丰。

荒园绿草长,无客到书堂。


百尺辘轳冷,一林薝卜香。


杭书归蜡屐,睦艇致藤床。

重湿抖筠笼,追凉涤瓦钟。


乏香嫌婢索,得酒赖儿供。


纸润剪弥钝,墨胶书不浓。

端许忧差减,宁容病寖侵。

添兵薅草寇,垂早降梅霖。

寨破山无险,田高水亦深。

一自蒲杯吊楚湘,倏成炎溽乍阴凉。


恨无枥上如飞马,往问斋中独宿床。


病起精神如雨止,怀归愁思与天长。

半夜嘉霖晓快晴,敕机暇偶泛昆明。


稳同天上坐春水,爽学秋风动石鲸。


出绿柳荫知岸远,入红莲路荡舟轻。

上山瀑流碍舆行,寺门未入风涛声。


转桥冲跃玉龙横,九天派落千雷霆。


阴崖陡起万佛撑,树不识春何代青。

买茶雨后来山寺,乍启虚堂意界宽。


修竹连墙邀雪净,高橼一树破僧寒。


闻钟渐觉安心竟,出谷方悲值世残。

绿窗寒,清漏短。
帐底沉香火暖。
残烛暗,小屏弯。

宿雨净秋旻,青天掩白云。


孤峰秀突兀,叠岭琢氤氲。


雪似昆仑拥,山疑玄圃分。

微雨中稍怿,按畦披榛莽。


群秀欣相托,悠然动真赏。


帙掩且罢开,尊来不虚往。